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研究综述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研究时间和研究成果两大方面对汉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进行综述,对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的重要方式———重叠式进行了历时和共时的概述。指出了已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提出今后研究需要加强的方面。
作者
吕晓玲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51-153,共3页
Journal of Shandong Academy of Governance
基金
山东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基金的资助
项目编号:yzc11018
关键词
汉语
形容词
生动形式
综述
分类号
H03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65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曹延杰.德州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J].德州师专学报,1996(3).
2
吕晓玲.
现代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的界定[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6):139-142.
被引量:4
3
卢卓群.《形容词重叠式的历史发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30-35.
4
石锓,江蓝生.
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历史发展[J]
.语言文字应用,2004(4):140-140.
被引量:10
5
石锓.
ABB式形容词语在宋代的演变[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3):45-50.
被引量:13
6
戴红亮,杨书俊.
形容词的一种重叠形式——东至话“老A巴A的”、“稀A巴A的”和“BA巴A的”的结构形态及不平衡性分析[J]
.语言科学,2004,3(2):99-105.
被引量:2
7
徐烈炯,邵敬敏.
上海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研究[J]
.语言研究,1997(2):68-80.
被引量:40
8
石锓.《汉语形容词重叠研究概述》.
9
吴吟.《汉语重叠研究综述》.
10
王利涛.《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研究综述》.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邢红兵.
汉语词语重叠结构统计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1):32-37.
被引量:29
2
潘攀.
《金瓶梅词话》ABB、AABB构词格[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36(4):108-113.
被引量:8
3
石毓智.
试论汉语的句法重叠[J]
.语言研究,1996,16(2):2-13.
被引量:85
4
储泽祥.
汉语规范化中的观察、研究和语值探求──单音形容词的AABB差义叠结现象[J]
.语言文字应用,1996(1):80-85.
被引量:19
5
邵敬敏.
ABB式形容词动态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1990,4(1):19-26.
被引量:44
6
李海霞.
先秦的ABB式形容词组[J]
.古汉语研究,1991(4):43-45.
被引量:6
7
刘丹青.
苏州方言重叠式研究[J]
.语言研究,1986,6(1):7-28.
被引量:76
8
沈家煊.
“语法化”研究综观[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26(4):17-24.
被引量:1150
9
沈家煊.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4):268-275.
被引量:2290
10
郭锡良.
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发展[J]
.中国语文,2000(3):195-204.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
65
1
蓝卡佳.
遵义话形容词的生动形式[J]
.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2):22-25.
2
石锓.
形容词ABAB式重叠的种类、形成时间及其他[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85-89.
被引量:5
3
郑梦娟.
ABB式形容词的语体特征分析[J]
.修辞学习,2004(6):56-57.
被引量:6
4
汪如东.
汉语重叠的修辞意义刍议[J]
.修辞学习,2002(5):32-33.
被引量:4
5
姚勤智.
平遥方言名词重叠式[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2(1):69-74.
被引量:9
6
陈如新.
祁阳方言中“AB”式形容词[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6):149-151.
被引量:2
7
姚占龙.
同根ABB式状态形容词及其量级考察[J]
.世界汉语教学,2006,20(3):72-79.
被引量:10
8
郝文华.
关于ABB式形容词构词方式的思考[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6(7):41-42.
9
张国宪.
状态形容词的界定和语法特征描述[J]
.语言科学,2007,6(1):3-14.
被引量:44
10
熊赛男,龙理鹏.
沅江话的形容词重叠式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6-8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6
1
刘永绥.
重庆方言的实词重叠及变调[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2):115-118.
被引量:8
2
纪国泰.
四川话形容词的结构类型及其语法意义[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6):31-32.
被引量:2
3
杨松柠.
关于性质形容词ABAB式重叠的语义探讨[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09,25(9):29-30.
被引量:3
4
王红梅.
汉语方言单纯动词重叠式比较研究[J]
.北方论丛,2010(2):76-79.
被引量:3
5
吕晓玲.
现代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的界定[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6):139-142.
被引量:4
6
付欣晴,胡海金.
汉语方言单音节动词重叠式比较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3(5):143-15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倪梦雪.
浅析新津方言中形容词的AAX式重叠[J]
.文教资料,2021(5):9-10.
1
温锁林.
形容词的生动形式“A又A”[J]
.南开语言学刊,2010(2):94-101.
被引量:3
2
耿京茹.
汉法形容词的比较[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1):41-48.
3
樊华.
“二”、“三”在遵义方言中的生动形式[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12(1):54-56.
4
臧海滨.
俄语教学中遇到的几个成语的起源及使用[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52-154.
5
卓如.
睢宁方言中的XA式状态形容词[J]
.池州学院学报,2010,24(2):79-81.
6
倪可菲.
赵本山作品中东北方言的特点研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2):155-155.
被引量:1
7
钱程.
试论篇章语言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新校园(中旬刊),2014,0(4):20-20.
8
吕晓玲.
现代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的界定[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6):139-142.
被引量:4
9
崔容.
太原方言形容词的生动形式[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0(1):55-57.
被引量:5
10
石锓.
汉语形容词重叠研究概述[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4):618-622.
被引量:16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