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涂尔干的社会变迁思想探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涂尔干的社会变迁理论认为,社会分工是社会变迁的动力,由此促进了社会由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转变,最终导致社会变革.社会变迁引发了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等失范现象.只有重建职业伦理,充分发挥道德整合的作用与功能,才能消除社会病态现象.
作者
苑国华
机构地区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林区教学》
2013年第11期39-41,共3页
Teaching of Forestry Region
基金
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冲突问题研究”(2012-GH-069)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涂尔干
社会变迁
探析
分类号
C91-0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2
涂尔干.1996.自杀论[M].冯韵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3
特纳,等.社会学理论的兴起[M].侯均生,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282.
4
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M].渠东,付德根,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5.
共引文献
54
1
吴建平.
组织与制度的嵌入性及其自然演化 论《教育思想的演进》对组织与制度变迁研究的启示[J]
.社会,2006,26(5):190-199.
被引量:3
2
陆明远.
经济新区中的社会组织发展趋势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
.未来与发展,2007,28(11):58-62.
3
王晓文,董莉莉.
西方建筑学的“神性”与“人性”[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8,29(3):55-59.
4
杨芳.
论社会分工与和谐社会的理论及现实运动[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5):75-78.
5
王占东.
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分工与协作[J]
.改革与战略,2008,24(10):32-35.
6
崔应令.
乡村女性自我的再认识--一项来自恩施土家族双龙村的研究[J]
.社会,2009,29(2):79-98.
被引量:13
7
陆明远.
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建设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
.前沿,2009(4):104-107.
被引量:3
8
杨芳.
从社会分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性[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8(2):27-31.
9
尹海洁,庞文.
证伪:社会科学研究的可能与必然 兼与张杨商榷[J]
.社会,2009,29(4):130-147.
被引量:5
10
王林平.
涂尔干实证思想的内涵[J]
.学术交流,2009(7):142-144.
同被引文献
8
1
郝文杰.
现代化进程中的革命——亨廷顿革命理论述评[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7(1):59-62.
被引量:1
2
王瑾.
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理论述评[J]
.国外社会科学,2006(2):45-52.
被引量:23
3
谢岳,曹开雄.
集体行动理论化系谱:从社会运动理论到抗争政治理论[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7(3):13-20.
被引量:35
4
刘能.
社会运动理论:范式变迁及其与中国当代社会研究现场的相关度[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4):76-82.
被引量:19
5
赖婧颖.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的简析和批判[J]
.现代企业教育,2010(16):136-137.
被引量:1
6
钟凯凯.
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的理论取向及复杂性根源[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8(1):39-43.
被引量:2
7
高春芽.
当代集体行动理论的发展:从社会崩溃到政治过程[J]
.教学与研究,2012(7):65-72.
被引量:6
8
冯仕政.
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现状与范式[J]
.国外社会科学,2003(5):66-70.
被引量:68
引证文献
1
1
孙斐诺.
社会运动研究的变迁视角理论述评——基于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J]
.理论观察,2014(10):52-53.
1
孙静琴,徐法寅.
马克思社会变迁思想的社会学解读[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8(6).
被引量:1
2
秦欢欢.
陌生人——农民工社会化问题的探讨[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6(11):162-164.
3
彭华.
社区建设:社会融合抑或社会整合——兼析撤“街道”建“社区”[J]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2,6(3):31-34.
被引量:1
4
郭薇.
从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看“和谐社会”[J]
.智富时代,2016,0(S1):211-211.
5
陈凯.
机械团结之下的集体意识归宿——以涂尔干《社会分工论》为例[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3,30(4):28-31.
被引量:2
6
杨吉.
涂尔干的集体意识观及其对现实社会的理论借鉴[J]
.才智,2014,0(24):236-236.
7
张梦真.
拥抱自由—深度分工条件下的有机团结如何达致个人自由[J]
.人间,2015,0(30):126-126.
8
苑国华,丁明利.
滕尼斯的社会变迁理论及其启示[J]
.经济研究导刊,2013(36):232-233.
被引量:1
9
赵文龙.
浅析马克思的社会变迁理论[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9(2):7-10.
被引量:6
10
秦威.
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与功能[J]
.学会,2005(6):6-10.
被引量:3
林区教学
2013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