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电视研究》
2000年第10期7-9,共3页
TV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8
-
1王桂科.我国媒介产业的布局及其成因[J].广东经济,2004(12):50-53. 被引量:4
-
2王丹彦.优化电视剧市场发展的几个问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7):23-25. 被引量:4
-
3徐勇,贺雪峰,邓大才.中部复兴:中国第五增长极——中国区域统筹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招标,2005(07M):24-27. 被引量:2
-
4尹蓓.中国传媒产业化:问题及对策初探[J].新闻知识,2006(4):14-16. 被引量:3
-
5张熙.试论我国传媒体制改革[J].改革与战略,2006,22(9):14-16. 被引量:2
-
6邓向阳.《媒介经济学》,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25-226页.
-
7彭永斌.《传媒产业发展的系统理论分析》,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0页.
-
8杨树弘.《三环扣紧传媒产业链》,《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1-1,第8版.
-
9闵大洪.《2000年中国网络新闻传播领域回眸》,《中华新闻报》,2001年1月22日.
-
10《告别过度分割》,《中华新闻报》,2003年10月13日.
引证文献6
-
1刘洁.中国媒介产业布局与产业区域联合[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3):153-155. 被引量:11
-
2周玉明.西部电视文化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3):145-147. 被引量:2
-
3张梅珍.媒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新闻爱好者,2010(2):32-33. 被引量:1
-
4杨文延.电视剧产业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9):114-115. 被引量:2
-
5王炎龙.转型与突围——西部省级电视现状与发展策略[J].有线电视技术,2003,10(13):14-20.
-
6王炎龙.转型与突围——西部省级电视现状与发展策略[J].声屏世界,2003(10):11-1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6
-
1张梅珍,吴琍华.我国媒介产业布局特点及优化途径[J].东南传播,2008(11):46-48. 被引量:2
-
2张东华,黄晓勤.媒介运用对档案公共服务的影响及策略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3(9):8-10. 被引量:5
-
3张春华,樊士德.2006年中国传媒体制改革理论研究综述[J].新闻知识,2007(3):29-31. 被引量:2
-
4喻国明,王斌.现实困顿之下的理性起步——2006年我国传媒经济学研究概述[J].国际新闻界,2007,29(1):16-20.
-
5张春华.2006年中国传媒体制改革理论研究综述[J].声屏世界,2007(4):4-7.
-
6刘洁,胡君.媒介产业增长极“孤岛现象”成因及解决路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14(3):43-46. 被引量:8
-
7朱春阳.传媒产业规制:背景演变、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3):170-175. 被引量:24
-
8谭云明,王则时.我国传媒经济地域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09,29(3):446-449. 被引量:6
-
9向志强,黄盈.中国传媒产业区域非均衡发展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16(6):77-86. 被引量:20
-
10陈颖,岑剑雄.我国传媒产业发展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9):96-102. 被引量:2
-
1韩启德.完善科技评价体系 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J].中国三峡建设,2009,0(11):5-9.
-
2杨列勋.国外信息产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1994,15(1):39-40. 被引量:14
-
3杨兴锋.报业传媒集团科学发展的思考[J].岭南新闻探索,2007(F01):6-8.
-
4谢忱.媒介融合对网络自制剧发展的影响[J].新媒体研究,2016,2(10):76-77. 被引量:3
-
5本刊记者.关注变化[J].中国记者,2007(12):51-53.
-
6荣天厚.迈出解放思想新步伐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8(9):8-10.
-
7于正凯.从内容为王到IP制胜——媒体发展启示[J].青年记者,2017(6):87-88. 被引量:6
-
8邹贤启.携手书写新增长极的辉煌[J].新闻战线,2013(3):4-5.
-
9陶玉德.数据新闻:行业报的新增长极[J].传媒,2013(8):30-31. 被引量:1
-
10陆彩荣.祝福你,滨海新区![J].今日中国,2011,60(10):3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