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族认同视阈中的现代民俗艺术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造成了文化同质化和文化断裂的危险,这给民族认同带来了巨大冲击,原有的认同基础已无法完全有效。现代民俗艺术因其民俗性和艺术性的融合,凭其传承性、社会性和象征性而成为民族认同的重要方式,能够有效地克服各自单独作为认同基础时的缺陷。在民族认同的视阈下,正视和解决现代民俗艺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民俗艺术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尤其是整合城市民俗和农村民俗共同的民族精神资源,无论是对艺术的民族性、大众性的传承和弘扬,还是对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塑造,都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 张红飞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2013年第6期167-171,共5页 Jiang-huai Tribune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09sk407)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二级参考文献5

  • 1陶思炎.中国都市的墓制走向[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3):74-80. 被引量:2
  • 2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 3[2]转引自汉斯·比德曼.世界文化象征辞典[M].刘玉红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 4包永辉.金陵“首富村”探秘[N].扬子晚报,2002—12—23A1版.
  • 5赵诚.请城里人下乡当“地主”[N].现代快报,2003—01—2581版.

同被引文献32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