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吃的不是豆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共读《社戏》.—个孩子问:“同样都是罗汉豆,作者为什么谠六一公公送来的豆不如那晚的豆好吃?”众生纷应。几乎任何一个初读者都会在第一时间提出这个问题。
作者
竹叶青
出处
《读写月报(新教育)》
2013年第10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中学生
语文学习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王燕.
一样的罗汉豆,不一样的味[J]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4,0(11):18-18.
2
张海彦.
也谈对鲁迅《社戏》一文结尾的理解[J]
.语文天地(初中版),2011(2):3-4.
3
张凯燕.
寻找童年——读《社戏》有感[J]
.美文(青春写作),2012(2):37-37.
4
赵梦兰.
我看《社戏》中的“偷”豆事件[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4(5):104-105.
5
周爱荣.
“六一公公”为何被称为“六一”[J]
.语文知识,2004(10):5-5.
6
温立三.
试论鲁迅作品中的三个偷窃者形象[J]
.中学语文教学,2006(2):49-51.
7
徐时仪.
也谈鲁迅《社戏》中的“掉”与“棹”[J]
.文史杂志,2005(6):67-67.
8
王棘.
六一公公非少年[J]
.中学语文教学,1994(2):19-19.
9
严善昌.
略谈《社戏》的语言艺术[J]
.高校教育管理,1979(2):63-65.
被引量:1
10
李承祚.
一样的“豆” 两样的“情”——摭谈《社戏》和《孔乙己》中的“豆”[J]
.成功,2007(12):19-19.
读写月报(新教育)
2013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