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探索“美术馆”的无限可能性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6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博物馆(Museum)定义为"一个以研究、教育与欣赏为目的,来保存以及展示在文化及科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对象的机构"。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进一步为博物馆给出比较完整的定义:"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而且是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它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物质见证进行了搜集、保护、研究、传播与展览。"增加的部分,着重强调了博物馆的公共性、服务性、非营利性以及以人为本的精神,这个定义基本沿袭至今。作为博物馆一部分的美术馆,自是在这个大概念之下的。中国目前对美术馆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基本上是根据西方的美术馆制度来经营和管理。那么以实体"美术馆"为基础,还能衍生出更多空间意义上的美术馆吗?
作者 张晓静
出处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7-122,共6页 Art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简·罗伯森;克雷格·迈克丹尼尔.《当代艺术的主题》第五章"场所"[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67.
  • 2王南溟.观念之后:艺术与批评[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142.
  • 3何海;邓大非.家庭美术馆计划[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0114.
  • 4卡特琳·格鲁.艺术介入空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1-22.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