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0年第1期50-54,共5页
Law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参考文献5
-
1马克昌主编.《经济犯罪新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08年版.第546页,第544页,第547页.
-
2龙洋.《谈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几十问题》[J].法律科学,1998,.
-
3《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476页.
-
4刘春茂.《中国民法学·知识产权》[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
5超秉志主编.《新刑法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11页.
同被引文献64
-
1陈小彪,曾庆云.侵犯商业秘密罪立法完善探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38-40. 被引量:2
-
2李婕妤.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探讨[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5,18(6):35-38. 被引量:1
-
3杜薇.侵犯商业秘密罪客观构成要件透析[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2(3):35-37. 被引量:1
-
4朱华池.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两个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53(5):102-105. 被引量:3
-
5聂洪勇.论我国新刑法中的侵犯商业秘密罪[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8(3):16-25. 被引量:5
-
6杜宪苗,刘文涛.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观方面[J].开封大学学报,2004,18(2):21-23. 被引量:2
-
7龙洋.侵犯商业秘密罪辩析[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12(5):60-63. 被引量:5
-
8陈山.浅析刑法设置第三人侵犯商业秘密罪[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2):57-58. 被引量:2
-
9李群英.由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引发的法律思考[J].法学杂志,2002,23(4):73-75. 被引量:2
-
10李晓明,辛军.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再研究[J].法学,2002(6):30-36.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16
-
1何礼果,尹春桃.论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构成要件[J].科技资讯,2008,6(12).
-
2杜国强.侵犯商业秘密罪罪过形式探析[J].知识产权,2002,12(3):34-36. 被引量:3
-
3黄凯.侵犯商业秘密罪客观行为的理解与认定[J].检察实践,2005(5):18-21. 被引量:3
-
4陈哲勇,黄明儒.侵犯商业秘密罪构成要件论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76-179.
-
5刘传华.论侵犯商业秘密罪[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7(4):102-105. 被引量:1
-
6柏浪涛,武化吉.侵犯商业秘密罪中的疑难问题[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5(3):83-86.
-
7杜国强.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实行行为探析[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9(5):57-62. 被引量:2
-
8胡良荣.全球视域:我国商业秘密刑事保护的审视[J].科技与法律,2008(6):72-76. 被引量:1
-
9王钰.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几点认识[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4,10(1):28-31. 被引量:1
-
10韩敏.论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方面[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1):149-14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4
-
1刘强.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主观要件研究[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6,20(3):71-74. 被引量:2
-
2高荣林.侵犯商业秘密罪罪过形式探讨[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6,19(3):21-23. 被引量:2
-
3杜国强.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实行行为探析[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9(5):57-62. 被引量:2
-
4吴志攀,肖江平.直面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经济法问题[J].中国法学,2008(1):147-155. 被引量:3
-
5高晓莹.论商业秘密保护中的刑民分野与协调[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109-113. 被引量:11
-
6焦勇.对侵犯商业秘密罪客观行为方式的思考[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0(1):52-58.
-
7杨诗韵.侵犯商业秘密罪疑难问题探析[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32-34. 被引量:1
-
8杨诗韵.侵犯商业秘密罪疑难问题探析[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3,25(2):37-41. 被引量:1
-
9商业[J].新财经,2013(12):15-15.
-
10崔汪卫.我国商业秘密刑事立法体系:现状、经验与重构[J].政法学刊,2020(2):28-41. 被引量:1
-
1荣晶晶.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意义和完善[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3(2X):271-271.
-
2崔洁.对非法证据及其排除规则的质疑和对策[J].研究生法学,2005,20(2):54-70.
-
3张建飞.洗钱罪若干问题探讨[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1999,11(3):29-31.
-
4李北,黄山.论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J].科教文汇,2007(11X):155-155.
-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J].海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5,0(5):3-3.
-
6王婷,吴定一.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适用浅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8):64-65.
-
7陈国庆.主观故意的证明标准与推定[J].人民检察,2007(11S):30-30.
-
8杨兴中.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J].四川审判,2000(4):40-40.
-
9周和玉.从严把握毒品犯罪中主观故意的推定[J].人民检察,2007(11S):32-32. 被引量:2
-
10蒋政.浅谈选举与利益集团[J].人大研究,2010(11):3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