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跨学科建构与政治批判关怀——论陶东风的文化研究转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专门意义上的中国文化研究是指在英国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影响下兴起并逐渐具有中国语境特点的文化理论。本文通过考察该领域重要学者陶东风的学术经历与治学经验,揭示他身上所具备的跨学科建构与政治批判关怀。这样的学者品质不但应该成为从事文化研究一般学者的自觉追求,而且也应该成为具有普遍价值的学者品质。
作者
秦剑
机构地区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6-89,共4页
关键词
陶东风
文化研究
跨学科建构
政治批判关怀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1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5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陆道夫,胡疆锋.
浅谈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学术传统[J]
.学术论坛,2006,29(3):184-186.
被引量:6
2
威廉斯批评他们中大多数人并不真正了解英国人民而只是描绘了他们自己对英国人民的想象.无论褒贬,英国人民在他们的著作中都只是一些扭曲的形象:或是危险的群氓,或是善良的野蛮人(参见威廉斯:《文化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
罗钢,孟登迎.
文化研究与反学科的知识实践[J]
.文艺研究,2002(4):14-19.
被引量:27
4
陶东风.
文化研究:西方话语与中国语境[J]
.文艺研究,1998(3):22-31.
被引量:72
5
马睿.
文化研究视域中的视觉文化[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5):150-155.
被引量:7
6
李大雪.
试析文化学与文化研究的异同[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2):124-128.
被引量:3
7
程光炜.
引文式研究:重寻“人文精神讨论”[J]
.文艺研究,2013(2):5-15.
被引量:19
8
韩云波.
论金庸小说的新法家文化形态[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2):90-103.
被引量:15
9
崔平.
关于纯粹文化对象的逻辑确证[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2):49-54.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71
1
陆道夫.
英美两国文化研究论争焦点评析[J]
.外国文学研究,2001,23(2):24-29.
被引量:6
2
王一川.
从启蒙到沟通——90代审美文化与人文精神转化论纲[J]
.文艺争鸣,1994(5):28-40.
被引量:33
3
白烨,王朔,吴滨,杨争光.
选择的自由与文化态势[J]
.上海文学,1994,0(4):68-76.
被引量:42
4
周宪.
文化研究:学科抑或策略?[J]
.文艺研究,2002(4):26-32.
被引量:51
5
吕进,韩云波.
金庸“反武侠”与武侠小说的文类命运[J]
.文艺研究,2002(2):65-73.
被引量:26
6
陆道夫.
英国伯明翰学派早期亚文化研究探微[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6(2):36-40.
被引量:13
7
吴琼.
视觉性与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研究的谱系[J]
.文艺研究,2006(1):84-96.
被引量:155
8
韩云波.
“三大主义”:论大陆新武侠的文化先进性[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2):63-69.
被引量:43
9
韩云波,何开丽.
再论金庸“反武侠”:终结还是开端[J]
.江汉论坛,2006(12):130-134.
被引量:11
10
林坚.
文化学研究的状况和构架[J]
.人文杂志,2007(3):86-93.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151
1
韩云波.
金庸小说研究中的现代性问题[J]
.浙江学刊,2021(3):12-23.
被引量:4
2
刘彦武.
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研究的治理转向[J]
.学习与实践,2021(2):122-131.
被引量:3
3
许慈惠,蔡妍.
全国日语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其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以基于全国日语研究生的调查问卷为例[J]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2019,0(1):101-110.
4
张珺涵,刘鸣筝,张鹏霞.
视频新闻人工智能主播形象的用户偏好研究——一项认知神经传播学研究的框架设计[J]
.华夏文化论坛,2023(2):205-210.
5
华珉朗.
汤因比“文明形态史观”视阈下的金庸小说[J]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9(2):72-80.
被引量:1
6
袁晓军.
文化研究与话语资源语境化:昨天、今天、明天[J]
.文教资料,2007(11):74-76.
7
刘仁秀.
审视二十世纪西方文化批评[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5(10):20-21.
被引量:1
8
陈立旭.
大众文化研究转向:费斯克理论之考察[J]
.文化艺术研究,2009,2(5):1-14.
被引量:4
9
房福贤.
“文化研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3):76-81.
被引量:6
10
石永浩.
论中国古代翻译理论的现代阐释[J]
.学术论坛,2006,29(5):202-204.
被引量:2
1
观点[J]
.学习博览,2008,0(11):6-7.
2
靳大成,陶东风.
对“人文精神”寻思的寻思[J]
.文艺争鸣,1996(1):14-19.
被引量:3
3
黄青喜.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6):94-97.
被引量:1
4
田丽.
浅析“文化诗学”[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0(1):90-92.
5
孙恒存.
思辨转向与文学本质——兼评陶东风、南帆的反本质主义文学思想[J]
.山东文学,2017,0(2):112-116.
6
赖大仁.
全球化语境与文学研究的转向——近年来“文化研究转向”问题讨论述评[J]
.江汉论坛,2004(7):115-117.
被引量:6
7
余虹.
文学理论的生死性——兼谈陶东风主编的《文学理论基本问题》[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2-84.
被引量:7
8
郭铁成.
有关80年代文学评价及其它——就《文学的祛魅》与陶东风商榷[J]
.文艺争鸣,2006(3):22-34.
被引量:1
9
王兆鹏.
求学之路[J]
.现代中文学刊,1997(3):6-12.
被引量:2
10
张明悦.
美国作家塑造中国形象的社会和文化因素[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5):69-71.
被引量:1
江汉论坛
2013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