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日常礼节看中法文化差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日常礼节是一国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征,文章试图通过对中法两国日常礼节(称谓称呼,致谢应答,送礼,宴请)的对比考察,探析中法两国文化的特征及差异:重要的人际关系垂直对水平,人际界限清晰对模糊,人际交往相对独立对相对依存,团体格局对差序格局,实用主义倾向对浪漫主义倾向等。
作者
李雯婷
机构地区
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青年与社会(下)》
2013年第10期321-322,共2页
Youth and Society
关键词
中法文化
跨文化交际
人际交往
分类号
C912.1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费孝通.乡土中国 (10)[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格朗-克莱蒙;胡洪庆.与法国人相处--怎么做怎么说[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3
陈佳音.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法两国民族性格之差异[J]
.科教文汇,2010(13):206-208.
被引量:4
4
吴永琴,陈霞.
从女性称呼语管窥中法文化之异同[J]
.法国研究,2007(2):62-68.
被引量:3
5
刘建生.
中法文化差异与共识[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5(6):10-15.
被引量:3
6
孟筱敏.
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对中法致谢语的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3):154-160.
被引量:5
7
孟筱敏.
汉法称呼语和交际策略比较[J]
.法国研究,2010(1):23-29.
被引量:2
8
马胜利.
两个民族的自视与互视——中法关系回顾与思考[J]
.法国研究,2003(2):80-93.
被引量:2
9
蒲志宏.法国社会礼仪面面观[J]法国研究,2003(01).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赵英玲.
论称呼语的社交指示功能[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77-81.
被引量:49
2
王德春,陈汝东.
话语角色认知的修辞价值[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4):19-24.
被引量:9
3
顾曰国.
礼貌、语用与文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24(4):10-17.
被引量:1154
4
李晋荃.
汉语亲属称谓和称呼的文化考察[J]
.高校教育管理,1997(3):38-44.
被引量:9
5
唐兴红,刘绍忠.
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礼貌规范与语用失误[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0):11-14.
被引量:43
6
Brown, P. & Levinson, S.C. Politeness. some i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e, 1987.
7
KERBRAT-ORECCHIONI, C. Les interactions verbales, tome Ⅱ [M]. Paris: Armand Colin, 1992.
8
Vigner, G. Savoir-vivre en France [M], Paris: Hachette, 1978.
9
Marina Biceiardelli,Sabine Urban,Kostas Nanopoules,Mondialisation et soci ét és multiculturelles,[M].Presse universitaire de France,2000.
10
Gérard Leclerc,La mondialisation culturelle[M] Presse universitaire de France,2000.
共引文献
11
1
覃耀龙.
牡丹文化与鸢尾文化——中法两国国民性比较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4):178-181.
被引量:2
2
张林玲,胡晓.
倡导以实践定位的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J]
.高等建筑教育,2012,21(3):157-159.
3
李璐.
中国人与法国人非语言交际的差异分析[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8):9-10.
4
董靓玉.
中国与法国企业团队跨文化管理模式比较[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8):112-112.
5
郭雨欣.
年轻女性称谓的嬗变与社会文化[J]
.文学教育,2016(5):114-115.
6
刘永红.
解析称呼语“??”折射出的韩国文化[J]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6(3):139-144.
被引量:1
7
尹彦.
世界秩序与国家建制竞争力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8(5):49-50.
8
沈星辰,钱永红.
当代中国不同职业人群礼貌观差异调查与分析——以致谢言语行为为例[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6):19-27.
被引量:1
9
裴春雨.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汉法礼貌用语对比分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8(33):160-165.
10
孙玮.
汉法称谓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4(10):31-33.
被引量:1
1
刘昱洁.
俄罗斯人的日常礼仪和习俗[J]
.学理论,2010(14):49-50.
被引量:2
2
霍懿,张艳.
差序今说[J]
.消费导刊,2010(1):132-132.
被引量:1
3
沈关宝.
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J]
.社会,1995,15(11):47-48.
4
杜瑛.
国内“差序格局”研究的文献综述[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1):15-17.
被引量:15
5
周国平.
己所欲,勿施于人——论交往(1)[J]
.高中生之友(青春版),2013(4):9-10.
6
李澍卿.
另一只眼睛看中国传统社会——读费孝通《乡土中国》[J]
.领导之友,2003(1):49-50.
被引量:3
7
李启谦.
齐鲁文化之异同论纲[J]
.学术月刊,1987,19(10):32-36.
8
徐鹏.
《乡土中国》中的社会结构“理想型”解读[J]
.改革与开放,2010(6X):84-85.
被引量:2
9
汪麟麟.
从孩子的教育方式及职业选择看中日文化教育的差异[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8(3):174-176.
10
于源,郑启五.
台湾地区失业人口特征分析[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4):11-14.
青年与社会(下)
2013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