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化表现论在外事翻译中的体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切文化表现形式都受到宏观上的语境以及人作为主体的制约,语言文化心理问题被认为是文化翻译理论中最富于铺垫性的深层课题。文章将以文化表现论为指导,来探寻外事翻译基于自身特殊性而采取的翻译策略的意义。
作者
熊晓梦
机构地区
西华大学
出处
《青年与社会》
2013年第10期303-303,共1页
Young Society
关键词
文化翻译
表现论
外事翻译
分类号
H109.4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2
刘小刚.
意识形态与翻译研究[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3(6):1-6.
被引量:21
3
涂和平;张欲晓;江广华;刘彦娟.外事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4
涂和平.
外事翻译的政治性和时代性[J]
.上海翻译,2005(3):37-39.
被引量:29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王霄凌.
论外事翻译的特点[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5):49-50.
被引量:15
2
杨柳.
论原作之隐形[J]
.中国翻译,2001,22(2):47-51.
被引量:50
3
何刚强.现代英汉翻译操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 M ].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
袁斌业.
从损华翻译看意识形态决定论的解释力[J]
.上海翻译,2001(1):7-10.
被引量:6
5
过家鼎.
注意外交用词的政治含义[J]
.中国翻译,2002,23(6):59-60.
被引量:46
6
马士奎.
文革期间的外国文学翻译[J]
.中国翻译,2003,24(3):65-69.
被引量:46
7
李霞.
权力话语、意识形态与翻译[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1(2):67-69.
被引量:38
8
孙艺风.
翻译研究与意识形态:拓展跨文化对话的空间[J]
.中国翻译,2003,24(5):4-10.
被引量:114
9
王友贵.
意识形态与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1899-1979)[J]
.中国翻译,2003,24(5):11-15.
被引量:131
10
王东风.
一只看不见的手——论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操纵[J]
.中国翻译,2003,24(5):16-23.
被引量:512
共引文献
48
1
王鑫,刘佳.
不同功能文体中四字结构的翻译探讨[J]
.考试周刊,2007(8):41-42.
被引量:6
2
胡颖.
外事翻译的特点和翻译技巧的关键点[J]
.考试周刊,2007(10):26-28.
被引量:2
3
周彩玉.
翻译政治语境下红色旅游公示语英译策略研究[J]
.传承,2012(6):64-65.
被引量:1
4
周青.
口译中的文化缺位补偿[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6):106-108.
5
王晨,王慧娟.
浅谈政治词汇汉英翻译的特点[J]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2):63-66.
被引量:3
6
于芳.
目的论指导下的外事翻译策略与失误探讨[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8,25(2):70-73.
被引量:10
7
邓伟.
论改写的“二要素”:意识形态与译者的差异性、主观能动性[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5):56-57.
被引量:3
8
邓显奕,邓大飞.
广西红色旅游区纪念场馆解说词翻译概述[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2(2):100-104.
被引量:17
9
吴春容,杨敏.
谈对联英译中的理解与表达[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11):54-54.
10
孙志祥.
国内翻译的意识形态维度研究回顾与展望[J]
.上海翻译,2009(2):18-22.
被引量:18
1
孟淑彩.
语用失误现象与跨文化意识培养[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4(5):50-51.
2
胡振平.
关于日语复合辞的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18(3):34-36.
3
王莹.
新时期文学语言学研究的反思与前瞻[J]
.文艺评论,2009(6):38-42.
4
李慧.
基于关联理论的言语幽默探析——以相声《有话坐着说》为例[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12):122-123.
5
张海洪,阮晓梅.
从喻体看英汉文化差异[J]
.洛阳大学学报,2001,16(3):50-52.
被引量:1
6
刘火苟.
“言语表现论”视域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先学后教”实施策略探究[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8):15-18.
被引量:2
7
侯仁锋.
汉日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异同比较[J]
.日语知识,2000(12):16-18.
被引量:2
8
彭国建.
诗歌语言:为控制“距离”服务的三种表现形式[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2(2):46-48.
9
李军.
从音系杂糅性的表现论《韵法直图》并非原本[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6):144-151.
被引量:3
10
高博书.
中国文化的对外汉语教学——通过舞蹈的表现形式[J]
.青年文学家,2012,0(5X):82-83.
青年与社会
2013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