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超级稻甬优12高产高效技术途径分析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进一步发挥超级稻甬优12的增产增效潜力,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甬优12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穗粒结构,利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提出了单季杂交晚稻甬优12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途径:在保证一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穗,适当兼顾粒重。
作者
秦叶波
陈叶平
张胜
黄根元
王岳钧
机构地区
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浙江省台州市种子管理站
浙江省象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中国稻米》
2013年第6期58-59,61,共3页
China Rice
关键词
甬优12
超级稻
技术途径
高产高效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16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7
1
黄根元,林百合,李方勇,张求军,陈燕华,张勇,鲍汉科,周雪燕.
“甬优12”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2010(4):28-29.
被引量:4
2
孙军华,张权芳,何旭华,赵卫国,俞乐青,李洪达.
籼粳杂交晚稻新组合甬优12特征特性及其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2010,16(4):63-64.
被引量:4
3
张学军,徐正进.
水稻个别产量构成要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34(5):362-364.
被引量:20
4
孙成明,王余龙.
水稻拔节期叶片形态特征与产量因子的回归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26(2):71-73.
被引量:9
5
任红松,吕新,曹连莆,袁继勇.
通径分析的SAS实现方法[J]
.计算机与农业,2003(4):17-19.
被引量:68
6
程永盛,廖耀平,何秀英,陈钊明,陈粤汉.
水稻收获指数与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2006,33(9):36-38.
被引量:17
7
刘伟明.
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甬优12’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农学学报,2012,2(10):1-4.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黄大辉,彭懿紫,黄天进,蔡巨广,莫永生,曾超珍.
杂交水稻主要性状的多重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4,23(2):100-103.
被引量:15
2
王惠珍,罗伟雄,王蕴波.
杂交水稻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J]
.种子,2004,23(12):55-57.
被引量:15
3
邓辉明,邹小云,宋宇.
两系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7(1):68-71.
被引量:12
4
檀根甲,丁克坚,季伯衡.
水稻植株生长模型的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5,22(2):107-113.
被引量:5
5
覃惜阴,陈彩虹,黄英美.
水稻两系亚种间杂种优势及相关分析[J]
.广西农业科学,1995,27(4):145-149.
被引量:5
6
杨守仁,张龙步,陈温福,徐正进,王进民.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J]
.中国水稻科学,1996,10(2):115-120.
被引量:215
7
程永盛,廖耀平,何秀英,陈钊明,陈粤汉.
水稻收获指数与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2006,33(9):36-38.
被引量:17
8
李培富,杨淑琴,张彦红,田红萍.
宁夏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2007,16(2):33-36.
被引量:31
9
王夫玉,黄丕生.
水稻群体茎蘖消长模型及群体分类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7,30(1):57-64.
被引量:41
10
黄建鸿,张建新,邓才生,刘金莲.
“连丰A”杂种F_1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5):18-19.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16
1
许期树,王杰,张亚美,华太才让,益西多杰,姬秋梅.
藏山羊产绒量与影响因子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最优回归模型的建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5):952-955.
被引量:7
2
孟冰,朱海静,王瑞.
产妇分娩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9):781-782.
被引量:8
3
颜军,杨德光.
4个玉米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2):91-95.
被引量:14
4
王英,严学东,莫饶,庄南生,郑成木.
30个旱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相关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2005,26(1):91-97.
被引量:6
5
杜光年,林敏,刘志斌.
油田产量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J]
.大众科技,2005,7(9):123-124.
6
王赟文,曹致中,韩建国,陈晓军,郝铠.
苏丹草营养成分与农艺性状通径分析[J]
.草地学报,2005,13(3):203-208.
被引量:20
7
王斌会,陈楚祥.
广东省科技投入对经济影响的通径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49-50.
被引量:1
8
敬艳辉,邢留伟.
通径分析及其应用[J]
.统计教育,2006(2):24-26.
被引量:117
9
袁希汉,汪玉清,侯喜林,徐海,苏小俊.
丝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2006,22(1):64-67.
被引量:24
10
任红松,朱家辉,杨斌,袁继勇,詹发强,宋羽.
EXCEL在通径分析中的应用[J]
.农业网络信息,2006(3):90-92.
被引量:42
同被引文献
24
1
陶开战,白朴,叶汪萍.
杂交稻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J]
.杂交水稻,2005,20(3):52-53.
被引量:15
2
冯荣坤.
超高产水稻育种中理想株型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2006,35(7):19-22.
被引量:4
3
盛定建,陶开战,刘相根.
甬优9号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探讨[J]
.种子科技,2010,28(12):27-28.
被引量:8
4
盛定建,刘相根,廖建春,陶开战.
叶龄模式在水稻栽培技术上的应用探讨[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4):69-69.
被引量:2
5
朱永川,熊洪,徐富贤,张林,郭晓艺,周兴兵,刘茂.
中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5):10-17.
被引量:21
6
白朴,盛定建,成宇,陶开战.
籼粳杂交稻新组合甬优9号的生态高效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12,27(2):41-43.
被引量:13
7
霍中洋,魏海燕,张洪程,龚振恺,戴其根,许轲.
穗肥运筹对不同秧龄机插超级稻宁粳1号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2,38(8):1460-1470.
被引量:37
8
周奶弟,朱贵平,吴增琪,郑忠明,高国民.
甬优12号氮肥运筹技术研究[J]
.杂交水稻,2012,27(5):50-53.
被引量:7
9
孙永飞,梁尹明,娄伟平.
甬优12每667m^2产量在900kg基础上实现1000kg的可能性及途径与技术初探[J]
.中国稻米,2012,18(6):32-34.
被引量:19
10
童相兵,钱天寿,刘荣杰,叶传利,胡远党.
甬优12号单产超13.5t/hm^2高产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12,27(6):54-56.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4
1
陶开战,盛定建,吴子文,金爱菊,吴銮,郑毅.
超级稻甬优12在浙江永嘉种植表现及单产超12t/hm^2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15,30(3):45-47.
2
江德权,卢王印,陈建明,周成丽,夏秋,傅松福.
籼粳杂交稻甬优12在衢州市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11):47-48.
被引量:2
3
金芝辉,柴有忠,王起.
浦江县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的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0):1791-1793.
被引量:2
4
方文英,陈佳麒,沈兴连,莫红华,刘海威,纪国成.
氮肥调控运筹实现甬优12超15 t·hm^(-2)的性状特征与技术途径[J]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6):1218-122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陈军,卞晓波,张良,朱璞,程林润.
浙中丘陵地区马铃薯—水稻水旱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上海蔬菜,2016(2):40-40.
被引量:7
2
万泗梅.
籼粳杂交稻甬优4550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7(24):27-28.
被引量:1
3
李珊,曹米娜,赵永良.
水稻-羊肚菌轮作技术及其效益分析[J]
.园艺与种苗,2023,43(12):89-90.
被引量:1
4
吕宙,易秉怀,陈平平,周文新,唐文帮,易镇邪.
施氮量与移栽密度对小粒型杂交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2024,38(4):422-436.
5
杨澍雨,程志飞,马林.
剑河县水稻-羊肚菌轮作技术及其效益分析[J]
.耕作与栽培,2024,44(6):129-132.
1
郑小东,刘雪芬,刘恒旭,陈体员.
杂交籼稻中浙优8号移栽密度试验[J]
.中国农技推广,2010,26(5):20-21.
2
范秀珍.
晚杂新组合——冈优22[J]
.福建农业,1996,0(5):7-7.
3
张胜,林太赟.
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高产高效技术途径分析[J]
.中国稻米,2011,17(3):59-61.
被引量:5
4
刘伟明.
中浙优1号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特性及配套技术[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7):8-9.
5
刘伟明.
两优培九在浙江台州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8):162-164.
被引量:2
6
陶开战,朱海华,白朴,李胜康.
超级稻新两优6号在温州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2009,50(5):919-920.
被引量:3
7
黄福灯,李春寿,阮关海,朱德峰.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7954的种植表现及其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05,20(3):43-44.
被引量:4
8
叶先伟.
高山区单季稻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1998,39(1):17-19.
9
赵益福,王琴霞.
甬优6号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移栽密度与施氮技术研究[J]
.福建稻麦科技,2007,25(4):10-11.
10
刘伟明.
杂交水稻甬优6号在台州地区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9(8):134-135.
被引量:2
中国稻米
201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