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电影奇观理论的话语场域:美学、接受与意识形态 被引量:1

Aesthetic, Acceptance and Ideology in China Film Theor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当前国内电影奇观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学、接受与意识形态三个话语场域之中。在美学场域,对电影的奇观本性与纪实本性问题的探讨成为焦点。人们与其以电影的双重本性加以界定,不如将其视为电影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认知条件下所凸显出的话语特性;在接受场域,受众对于文本的接受反应及其影响的研究值得重视,大众观影的主动参与和积极表达也会对文本价值意义、再度传播以及社会效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意识形态场域,电影奇观具有很强的表达政治理念的功能,一切商业化手段都可成为服务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工具,对于这类电影奇观的内在机制以及如何实现其政治操控等问题的探讨便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 田亦洲
机构地区 中国传媒大学
出处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8-132,共5页 Contemporary Cinema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4

  • 1JOHN BERGER. Ways of Seeing. New York: Penguin, 1972.
  • 2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 3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
  • 4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1.

共引文献61

同被引文献4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