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药归经历史渊源,它的理论追溯到[1]《内经》,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上有“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人肝,苦先人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之说,可视为归经的理论之先.到金元时期,张元素正式提出归经.指出了药物的五味对机体不同部位有选择性,即某种药味主要人某一脏腑.但众医家对其概念理解各持己见.而现代学者如凌一揆在《中药学》中指出归经就是药物对机体不同部位的选择性作用.也即药物被吸收后与机体的组织器官直接接触时,并不对所有的组织或器官都发生同等强度的作用,大多数中药在适当的剂量时,只对某些组织或器官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它组织或器官则作用很小或几乎无影响.当然这种选择作用和现代药理学上所说的药物选择作用在概念上差异很大,因为中西医关于脏器组织的概念不尽一致.
出处
《内蒙古中医药》
2013年第31期74-75,共2页
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