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家校协同教育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协同教育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教育观念,是未来教育的主流,家校协同教育是协同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针对高等院校家校协同教育的策略进行研究,通过高等院校的策略分析,促进高校家校协同教育,提高高校家校协同教育的运行效率。
作者
史行
机构地区
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
出处
《学园》
2013年第27期41-41,共1页
Academy
关键词
高校家校
协同教育
家校策略
分类号
G45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9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6
1
李运林.
教育传播研究:重要性与新领域[J]
.电化教育研究,2009,30(3):5-11.
被引量:23
2
马丹.
浅析我国高校家访工作的开展[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2):115-116.
被引量:6
3
刘景伟,杨晓丽.
大学生家长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机制[J]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0(2):98-99.
被引量:3
4
武静静.
家校协同教育实效性策略研究[J]
.科技信息,2010(29):142-142.
被引量:11
5
谢元瑞,兰石财.
构建家校合作型的高校育人管理机制[J]
.柴达木开发研究,2012(1):36-38.
被引量:9
6
刘繁华.
家校协同教育通道的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9(11):16-19.
被引量:30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李运林.
教育传播研究:重要性与新领域[J]
.电化教育研究,2009,30(3):5-11.
被引量:23
2
罗辑,张贺楠.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08(7):16-16.
被引量:14
3
丁伯正.
试论家校合作[J]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2(3):84-86.
被引量:6
4
赵德学.
家校协同教育的几种方式[J]
.今日教育,2005(7):80-81.
被引量:1
5
吕晓娟,江荣国.
当前中小学家长会现状分析及对策[J]
.中国教师,2006(6):37-38.
被引量:2
6
刘繁华.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协同教育平台(网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7,28(1):30-33.
被引量:32
7
戚务念,章建明.
大学生家庭教育:不应被遗忘的角落[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26(2):72-75.
被引量:8
8
李丽梅.举办家长学校见成效[J].家庭教育,2004,3.
9
李运林.
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J]
.电化教育研究,2007,28(9):5-7.
被引量:90
10
李燕临,郭酉函,黄春梅.
解析社会性软件及其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
.中国远程教育,2008(3):68-70.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69
1
田苗,谷岳奕,顾茜.
高校家校育人现况调研分析及路径探索[J]
.现代交际,2020(21):39-41.
2
刘繁华.
家校协同教育通道的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9(11):16-19.
被引量:30
3
李运林,张瑜.
论信息化教育产业——再论“信息化教育”[J]
.电化教育研究,2010,31(4):5-8.
被引量:12
4
汪基德,朱书慧.
南国农先生教育传播思想初探[J]
.远程教育杂志,2010,28(4):14-18.
5
彭月敏.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家校互联现状研究[J]
.软件导刊,2010(8):137-139.
6
赵传刚.
学生家长在大学生违纪预警与干预机制中的作用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7):167-167.
被引量:1
7
刘繁华,张瑜.
协同教育“班班通”解决方案及应用策略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0(12):24-27.
被引量:5
8
陈作伯.
《老子》教育技术思想辨析[J]
.甘肃高师学报,2010,15(6):103-106.
被引量:1
9
王妍莉.
文化研究学派思想及对我国教育传播研究的启示[J]
.电化教育研究,2011,32(6):44-47.
被引量:2
10
郭金海,韩雪.
高校家访工作实施路径初探[J]
.科技致富向导,2011(26):19-2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2
1
柳国昌.
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 全面创新高职校德育工作[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29):53-53.
被引量:7
2
卢兆梅.
论高职院校德育内容和形式创新[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7(4):73-76.
被引量:11
3
程路.
“回归生活世界”:高职院校德育的创新之路[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0(4):63-66.
被引量:7
4
宋荷英.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德育体系的构建[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2):78-80.
被引量:1
5
刘繁华.
家校协同教育通道的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9(11):16-19.
被引量:30
6
武静静.
家校协同教育实效性策略研究[J]
.科技信息,2010(29):142-142.
被引量:11
7
谢元瑞,兰石财.
构建家校合作型的高校育人管理机制[J]
.柴达木开发研究,2012(1):36-38.
被引量:9
8
张君,郑传东.
基于QQ群的家校协同教育新模式[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3):20-21.
被引量:6
9
黄刚.
家校协同,凝聚德育正能量[J]
.教师,2013(24):10-11.
被引量:2
10
樊琳,王雪阳.
新时期大学生家校协同式教育探析[J]
.法制与经济,2013,22(22):132-133.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4
1
李宏芳.
高职院校开展家校德育协同创新基本策略探讨[J]
.职教论坛,2015,31(29):20-24.
被引量:3
2
陈曦.
注重家庭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2):110-111.
被引量:2
3
张小圆.
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经验浅谈[J]
.当代家庭教育,2019,0(8):16-16.
4
许俭.
加强高职家校沟通,形成良好教育合力[J]
.读天下,2016,0(22):335-33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王凯.
接纳与承诺疗法提升大学新生入学适应力1例[J]
.心理月刊,2024(10):189-192.
2
赵娟.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家校协同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8(10):152-152.
被引量:5
3
赵一.
高职院校开展家校德育协同创新基本策略浅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0(12):289-289.
4
康育文.
家庭教育的若干思考[J]
.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7):141-142.
5
陈雪莹,唐辉,马寅悦.
高职生家庭亲密度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及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
.职业教育研究,2022(5):68-73.
被引量:2
1
张娜.
信息时代协同教育探析[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11(6):32-34.
2
张圣豪,邓加航.
坚持“三位一体”增强德育实效——对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的思考[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1):65-67.
被引量:3
3
孙燕.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家长、班主任三方协同教育”课题研究报告[J]
.北京教育研究,2003(1):28-31.
被引量:1
4
程世魁,李丽.
海岛农民工子女家校协同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
.才智,2016,0(10):111-111.
被引量:1
5
徐霄飞.
浅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教育[J]
.学周刊(中旬),2014(6):4-4.
6
陈美言.
协同教育视角下的家校合作对教师角色的影响[J]
.亚太教育,2016,0(20):11-12.
被引量:3
7
付丽萍.
浅谈二十一世纪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
.辽宁教育,2003(4):28-29.
被引量:1
8
方永军.
创新教育与教师素质[J]
.卫生职业教育,2004(15):23-24.
被引量:1
9
贾钧.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中学),2010(5):71-71.
被引量:1
10
袁亚萍.
科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
.科学教育,2007,13(6):21-22.
被引量:1
学园
2013年 第2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