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和合作社
共引文献56
-
1张小娜,沈玲玲.农村外流劳动力与农村经济发展[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8(1):80-84. 被引量:3
-
2张丽艳.“反哺”农业与政府行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18-19. 被引量:2
-
3陈石松,张金芬.“三农”问题与解决的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5):16-17. 被引量:2
-
4张忠明,窦森,栾立明.长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现实思考[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3):351-354. 被引量:1
-
5孟祥萍,郭庆海.吉林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问题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5,27(4):468-472. 被引量:7
-
6刘继兵.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与农村经济增长——基于湖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变动的实证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5(10):44-47. 被引量:21
-
7澹台思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博奕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18-19. 被引量:2
-
8薛宇峰.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空间分布特征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06,23(2):116-120. 被引量:7
-
9胡俊.退田还湖对鄱阳湖区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48-50. 被引量:4
-
10路淑珍.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及解决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12):35-36.
-
1杨春悦.农交会上“三大怪”[J].中国农民合作社,2009(9):16-16.
-
2赵毅,王新,胡睿宪.京郊集体土地流转实践模式初探[J].首都经济,2003(9):9-11.
-
3翟涛,范亚东,马光媚.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成本收益分析及对策建议[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5,40(1):12-15. 被引量:7
-
4胡钰.郑州农民合作社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8):39-40.
-
5董辅礽谈“攻坚”阶段三大难关[J].交通财会,1994(10):52-52.
-
6王德平,赵晓东.探索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新途径——崇州市桤泉镇农业劳务合作社情况调查[J].四川劳动保障,2009(9):18-19.
-
7刘霈.中国农业投资发展现状及农业投资企业路径选择[J].商业经济,2013(7):20-21. 被引量:1
-
8于毅.标本兼治:论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路径[J].农村经济,2009(12):17-21. 被引量:14
-
9李忠斌,文晓国,李军明.信息化条件下农产品质量与农民收益关系的理论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S2):174-177. 被引量:1
-
10吴永椿,陈烈,钟信木.对农产品超购加价的几点认识[J].价格理论与实践,1982(1):1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