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山东民歌《包楞调》浅析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包楞调》是山东民歌的代表曲目之一,有"中国民间的花腔独唱曲"之称。它的问世,不但填补了中国声乐史上民间花腔的空白,而且打破了国外音乐界认为只有欧美才有民间花腔的论断。本文从《包楞调》的创作背景、语言特色、音乐特点、歌唱技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全面研究《包楞调》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
陈瞳
机构地区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音乐学院
出处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包楞调
艺术特色
演唱技巧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李玫.
两句式不对称结构民歌分析[J]
.中国音乐学,2004(2):59-72.
被引量:8
2
孙继南.
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续二)[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Z1):107-114.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3
1
.〈旋律学学科建设刍议〉《草原艺坛》[J]Ⅱ[A]..《赵宋光文集》Ⅱ[C].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第244至256页.
2
.〈旋律形态结构"12维剖析法"的实证探索〉[A]..《赵宋光文集》Ⅱ[C].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第257至273页.
3
赵宋光.1964:《论五度相生调式体系》[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
10
1
魏琳琳.
西南少数民族民歌与北方少数民族民歌之比较研究[J]
.内蒙古艺术,2008(2):89-92.
2
丁卫萍.
陆华柏在音乐教育方面的贡献[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3):40-47.
被引量:4
3
赵静.
《包楞调》的音乐发展手法特点[J]
.戏文,2005(3):95-97.
4
魏琳琳.
二人台音乐句式结构初探[J]
.内蒙古艺术,2006(1):12-17.
5
李宇.
《花儿》和《信天游》研究综述[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6(2):62-63.
被引量:1
6
王玲玲.
民歌分析综述[J]
.课程教育研究,2012(19):8-9.
被引量:1
7
王飞.
中西方音乐中乐段的比较分析[J]
.音乐时空,2014,0(20):112-113.
8
吴伟.
抗战时期重庆音乐活动述论[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4):26-33.
被引量:1
9
张涵.
近代音乐家李恩科的音乐教育活动考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30):5-8.
10
徐文正.
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旋律分析[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3,41(1):43-51.
同被引文献
8
1
马骊骊.
关于中国民歌“三度创作”的思考——以山东民歌《包楞调》为例[J]
.黄河之声,2010,0(12):32-33.
被引量:1
2
刘凤扬,田园.
《神州音韵》教案设计——欣赏《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孟姜女》[J]
.音乐天地,2012(8):25-27.
被引量:2
3
张雁.
《包楞调》的历史渊源及发展传承探究[J]
.音乐创作,2013(4):142-143.
被引量:2
4
李晓玉.
论山东民歌《包楞调》[J]
.丝绸之路,2013(12):52-53.
被引量:1
5
荣蓉.
花腔女高音中西演唱艺术比较[J]
.艺术科技,2014,27(4):231-231.
被引量:1
6
谭冉.
山东民歌《包楞调》的美学意义与演唱技巧浅析[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86-87.
被引量:6
7
开万贺.
浅谈山东民歌《包楞调》的传承及发展[J]
.戏剧之家,2017(19):70-70.
被引量:1
8
李梦华.
鲁西南“担经”艺术[J]
.文艺争鸣,2011(05X):131-13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唐浩.
浅析山东民歌《包楞调》[J]
.戏剧之家,2017(6):71-72.
被引量:1
2
刘苗苗.
《包楞调》的艺术特色与审美旨趣[J]
.艺海,2018,0(3):55-56.
被引量:2
3
王小桃.
“民族新唱法”在花腔民歌《包楞调》中的应用[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2):84-86.
被引量:1
4
徐暄.
论山东成武民歌包楞调的艺术特点[J]
.通俗歌曲,2016,0(5X):28-28.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宋志超.
山东民歌《包楞调》的演唱风格探究[J]
.当代音乐,2020(8):77-78.
2
胡心艺.
山东本土音乐元素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路径探析[J]
.中国民族博览,2023(20):151-153.
1
张雁.
再谈《包楞调》[J]
.青年文学家,2011,0(1X):106-107.
2
谭冉.
山东民歌《包楞调》的美学意义与演唱技巧浅析[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86-87.
被引量:6
3
赵静.
《包楞调》的音乐发展手法特点[J]
.戏文,2005(3):95-97.
4
马骊骊.
关于中国民歌“三度创作”的思考——以山东民歌《包楞调》为例[J]
.黄河之声,2010,0(12):32-33.
被引量:1
5
张雁.
《包楞调》的历史渊源及发展传承探究[J]
.音乐创作,2013(4):142-143.
被引量:2
6
贺洁.
法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J]
.大舞台,2012(4):73-74.
被引量:2
7
杨春晖.
声乐教学中的言传身教[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05(5):34-35.
被引量:1
8
陈姝.
法国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唱技巧[J]
.北方音乐,2016,36(12):41-41.
被引量:4
9
刘明.
逝去的名伶——阉人歌手[J]
.北方音乐,2013,33(4):54-54.
10
韩斌.
永远的第一男高音——斯苔芳诺[J]
.音乐爱好者,2001(11):48-50.
大舞台
2013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