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槐树庄》:阶级斗争意识形态与国家想象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槐树庄》是一部在"十七年"中产生重大影响的影片。影片通过塑造英雄人物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各阶段政治经济运动和政策的正确性,奠定了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地位。以"史诗式"结构反映时代变迁和阶级斗争二元模式推动情节发展,强化了阶级斗争的社会历史意义和意识形态功用。反物质与物质诱惑的二律背反构成了电影的内在张力,个体欲望在反物质和物质诱惑中实现有限满足,欲望的充分实现则寄予个体对国家物质现代性的想象。
作者 秦刚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76-78,共3页 Movie Literatur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罗荪.不断革命的郭大娘-《槐树庄》观后[J].大众电影,1962(12).
  • 2胡可.电影剧本《槐树庄》后记-谈谈《槐树庄》的创作[A].载陆文璧,王兴平,编.胡可研究专集[c].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4:47.
  • 3郭沫若.公社的前途光芒万丈-看了电影《槐树庄》[N].人民日报.1963-10-02.
  • 4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A].毛泽东选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1365.
  • 5周扬.新的人民文艺[A].文学运动史料选·第五册[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702.
  • 6陈刚:《生活和创作-记胡可同志的一次谈话》[J].戏剧报,1961(07-08).
  • 7余岱宗.被规训的激情[M].上海:三联书店,2004.
  • 8聂伟.《霓虹灯下的哨兵》:战争意识形态笼罩下的城市感性[J].当代电影,2005(6):86-90. 被引量:3
  • 9唐小兵.《千万不要忘记》的历史意义[A].唐小兵,编.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25.

二级参考文献7

  • 1一舟.“南京路上好八连”成名始末[J].福建党史月刊,2003(8):6-9. 被引量:1
  • 2沈西蒙,漠雁,吕兴臣.《霓虹灯下的哨兵》创作回顾[J].戏剧艺术,1979(2):65-71. 被引量:3
  • 3刘澍.《<霓虹灯下的哨兵>主要演员命运殊同》.载《中国电影幕后故事:1905—2005》,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 4《沈西蒙研究专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 5陈思和.《当代文学观念中的战争文化心理》.载《陈思和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 6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品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著作选读》(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第666-667页.
  • 7(美)玛丽·坎珀.《上海繁华梦-1949年前中国最大城市中的美国电影》,汪朝光译.

共引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