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解读灵动的色彩表达:白马藏族社会文化文法的审美视角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色彩是人类认识、感知世界与美的重要形式与媒介。色彩之美在于对各种关系的感受,每个族群都有其心照不宣的社会文化密码,这套"内在"的社会文化密码可通过"外显"的色彩去读取。白马藏族人在衣饰、建筑上对不同色彩的混搭运用,形成生动直观的"色彩编码"。色彩的编码是社会文化的灵动表达,透过对色彩编码的解读可以领略一个族群独具特色的审美取向与社会文化的文法之美。
作者
汪丹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9-220,共12页
Open Times
关键词
白马藏族
色彩编码
审美感知
文化的表达
文化的文法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8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01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13
1
黄洁.
装饰在建筑审美信息传播中的功能价值[J]
.中外建筑,2009(2):77-79.
被引量:1
2
唐孝祥.
传统民居建筑审美的三个维度[J]
.南方建筑,2009(6):82-85.
被引量:11
3
Harold Conklin, "Hanun6o Color Categories, " South- western Journal of Anthropology, No. 11, 1955, pp. 339-344.
4
季富政:《白马藏族聚落与民居》,载《白马藏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平武县人民政府、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编印,2003年,第29-33页.
5
薛富兴.
艾伦·卡尔松论日常生活建筑审美欣赏[J]
.理论与现代化,2011(4):124-128.
被引量:2
6
海力波.
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初探——从本质界定、功能分析到意义认知[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9-17.
被引量:8
7
杨冬燕.
(白马)藏族信仰习俗现状调查研究[J]
.西北民族研究,2001(3):59-83.
被引量:43
8
刘志扬.
居住空间的文化建构:白马藏族房屋变迁的个案分析[J]
.民族研究,2011(3):25-34.
被引量:31
9
唐光孝.
四川平武白马藏族北川羌族村寨布局与建筑形式演变研究[J]
.中华文化论坛,2008(2):134-139.
被引量:5
10
赵云川.
服色的意义──西南少数民族服饰色彩文化寻绎[J]
.艺术设计研究,1995(2):16-2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58
1
杨铭.
汉魏时期氐族的分布、迁徒及其社会状况[J]
.民族研究,1991(2):76-84.
被引量:7
2
唐孝祥.
论客家聚居建筑的美学特征[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42-45.
被引量:16
3
王杰,海力波.
审美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发展[J]
.文艺研究,2002(2):4-11.
被引量:25
4
唐光孝,罗光林.
北川羌族与平武白马藏族当前文化现象之比较[J]
.中华文化论坛,2005(2):122-129.
被引量:10
5
杨光伟.
羌族民居建筑群的价值及其开发利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5):333-334.
被引量:8
6
顾人和,刘晓玫,郭华,李晟之.
试论藏彝走廊独立族群聚居地的文化景观——以白马人为例[J]
.人文地理,2006,21(5):66-69.
被引量:6
7
《龙安府志·武备志》土司条,道光二十二年刻本.
8
萧猷源:《平武白马藏族》,内部资料,2001年,第36—37页.
9
冉光荣:《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租佃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经济史研究组编:《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诸问题》,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29页.
10
陈敬德:《绵阳市平武伐木厂及其前身川北森工局的历史沿革和主要社会奉献》,平武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与平武县林业局合编:《平武林业专辑》,内部资料,1995年,第89页.
共引文献
101
1
王万平,阿旺嘉措.
白马藏族地区苯教经书及仪式调查研究[J]
.宗教学研究,2021(4):156-161.
2
孙文刚.
当代中国审美人类学研究四十年:回顾与展望[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0(2).
3
刘志扬,更登磋.
民族旅游及其麦当劳化:白马藏族村寨旅游的个案研究[J]
.文化遗产,2012(4):53-61.
被引量:7
4
成志芬,周尚意,张宝秀.
“乡愁”研究的文化地理学视角[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4):64-70.
被引量:26
5
杨亚军,安黎哲,谢小冬.
谈生命科学与人类学研究的交叉和融合[J]
.西北民族研究,2004(4):64-75.
被引量:1
6
李长余.
艺术人类学田野作业的文化实践[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3):75-77.
被引量:2
7
向丽.
走向跨学科的美学研究——近年来审美人类学研究综述[J]
.民族艺术,2006(3):81-89.
被引量:4
8
范秀娟.
走向民间、走向田野的审美人类学[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3):49-54.
9
冉琼,苏智先,胡进耀.
论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的生态环境观[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4):96-99.
被引量:7
10
刘志扬.
“神药两解”:白马藏族的民俗医疗观念与实践[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10):14-21.
被引量:24
同被引文献
37
1
陈丽琴.
侗族服饰审美简论[J]
.贵州社会科学,2004(4):34-38.
被引量:14
2
索晓霞.
苗族传统社会中妇女服饰的社会文化功能[J]
.贵州社会科学,1997(2):44-49.
被引量:12
3
帅学剑.
安顺地戏面具杂谈[J]
.安顺学院学报,1996,1(1):44-49.
被引量:3
4
范秀娟.
黑色:神性与诗意——试析黑衣壮服饰“以黑为美”的文化成因[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4):172-175.
被引量:13
5
方李莉.
审美价值的人类学研究[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42-47.
被引量:24
6
刘冬梅.
凉山彝族常装服饰的美学表现[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6):57-58.
被引量:3
7
王小慧,蔡克勤.
论地域性文化与少数民族首饰美学特点的形成[J]
.艺术百家,2007,23(3):120-122.
被引量:8
8
王兴先主编.格萨尔文库(第一卷)[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6.175-176、209.
9
王宁.
个案研究的代表性问题与抽样逻辑[J]
.甘肃社会科学,2007(5):1-4.
被引量:73
10
高慧芳.
白龙江流域藏族妇女传统服饰类型及审美特征[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44-14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宗喀.漾正冈布,王万平.
白马藏人古歌"gLu"与斯巴苯教[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4):8-15.
被引量:3
2
雀宁.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美学研究:现状、问题与出路[J]
.贵州社会科学,2017(11):93-99.
被引量:11
3
赵蓉燕.
屯堡色彩构成及文化解读[J]
.贵州民族研究,2018,39(3):55-5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王万平.
交往交流交融视阈下白马藏人婚姻制度的变迁研究[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2):45-50.
被引量:1
2
陈建芳.
羌族服饰中羊角花刺绣纹样研究[J]
.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1):118-120.
被引量:1
3
杨路色.
舟曲藏族“采花节”文化的人类学阐释——安多东部藏汉多元文化共存与对话研究:以博峪藏族原生态文化为例[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7,26(3):31-36.
被引量:1
4
丁宇诚.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趋势[J]
.中国民族博览,2018(9):21-22.
被引量:3
5
郑天琪.
西南少数民族服装配饰功能与内涵研究[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20(5):120-121.
6
王艳.
新时期白马人研究评述与展望[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6):3-9.
被引量:1
7
陶炳翠,尹纳宇.
苗族服饰传承现状的研究——以黔东南苗族地区为例[J]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5):12-13.
8
周红,赵雪竹,周宁.
黔中安顺屯堡民居装饰艺术内涵特征与创作手法[J]
.中国名城,2022,36(3):33-38.
9
邱爱梅.
中国服饰的文化营销机制探秘[J]
.绥化学院学报,2022,42(3):86-88.
10
张逸瀛,花瑞卿.
彝族服饰研究现状探析[J]
.化纤与纺织技术,2022,51(4):108-110.
1
麻国庆.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表达与文化的文法[J]
.学术研究,2011(5):35-41.
被引量:52
2
圣章红.
我们为什么读经典[J]
.武汉宣传,2014(5):36-37.
3
沈嘉禄.
在原色上绽放笑容[J]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4(2):36-37.
4
赵旭东.
人类学视野下的权力与文化表达——关于非暴力支配的一些表现形式[J]
.民族学刊,2010,1(1):31-44.
被引量:12
5
冯江平.
审美感知中的错觉特性[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1(4):57-59.
被引量:1
6
赵旭东.
人类学作为一种“文化的表达”[J]
.贵州社会科学,2008(9):17-24.
被引量:8
7
胡传胜.
作为文化文法的自由主义[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2):34-37.
8
破解汉字文化密码之“腼腆”[J]
.党政干部参考,2016,0(17):51-52.
9
何琼.
汉字里的文化密码[J]
.南国博览,2015,0(4):44-44.
10
赵祎祎,吴琼.
符号学理论在老年人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美与时代(城市),2015,0(10):68-69.
被引量:4
开放时代
201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