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韦伯经济社会学与德奥经济学派的方法论关系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韦伯与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和奥地利经济学派颇有渊源。韦伯综合了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和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方法。首先,他批判了将历史的方法和抽象演绎的方法割裂开来的观点,主张把两者结合起来。韦伯的早期研究应用了历史的方法,他的理想类型、方法论个人主义等方面又受到了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影响;其次,韦伯认为社会科学不但是一门关于具体实在的经验科学,以理解生活中实在的独特性,而且要获得一种从中推演出实在的命题体系。
作者 王太鹏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3-177,共5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西南民族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资助金项目(2009RC020) 2011年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社会工作专业综合改革"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陈万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2高德步.经济学中的历史学派和历史方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12(5):1-6. 被引量:14
  • 3[德]马克斯·韦伯.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M].甘阳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 4[德]迪尔克·克斯勒 郭峰 译.马克斯·韦伯的生平、著述及影响[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 5[瑞典] 理查德·斯威德伯格.马克斯·韦伯与经济社会学思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33.
  • 6[美]莱因哈特·本迪克斯.马克斯·韦伯思想肖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460.
  • 7汪和建.超越纯粹经济理论——韦伯经济社会学探索的思想历程与现代意义[J].社会学研究,2002(2):51-63. 被引量:12
  • 8陆绯云.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之断想-价值中立原则与理想类型方法[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4(6).
  • 9[英]安东尼·吉登斯.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122.
  • 10[美]刘易斯·A.科塞.社会思想名家[M].石人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二级参考文献23

  • 1汪和建.“经济生活的新社会学”:一个批判性述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52(6):41-47. 被引量:16
  • 2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三联书店,1987..
  • 3韦伯 韩水法 译.《社会科学方法论》[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 4韦伯.《经济与社会》[M].商务印书馆,1997..
  • 5韦伯.《世界经济通史》.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第234—235页.
  • 6克斯勒,2000.《马克斯·韦伯的生平、著述及影响》,郭锋译.法律出版社.
  • 7林端.《韦伯论"行动"与"秩序"—以一九一三年<范畴>一文为出发点》[J].台大社会学刊,1998,(26).
  • 8马蒂内利 斯梅尔瑟.《经济社会学:历史线索与分析的问题》[J].国外社会学,1992,(5).
  • 9Swedberg,Richard 1998.Max Weber and the Idea of Economic Sociology,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10汪和建.《经济秩序与工作伦理:转型期中国人面临的工作伦理的变迁与选择》[J].社会理论学报,2000,3(2).

共引文献10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