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陈寅恪文化历史主义通观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二十世纪学术史上,陈寅恪的历史研究与文化史研究无疑具有独树一帜的地位.这固然是由陈氏在此两个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所决定的,同时更取决于陈氏以其“文化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开辟了现代学术研究的新路。陈寅恪在“陈垣西域人华化考序》中说:“近二十年来,国人内感民族文化之衰颓,外受世界学术思潮之激荡,其论史之作,
作者
尚定
机构地区
当代中国研究所
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96-111,共16页
Historical Research
关键词
文化史研究
历史主义
陈寅恪
二十世纪
历史研究
学术研究
民族文化
学术思潮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15
1
《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收入《金明馆丛稿初编》,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
2
(《顺宗实录与续玄怪录》,《金明馆丛稿二编》,第74页.
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A]..《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510-512页.
4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47,248页.
5
《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引自《金明馆丛稿二编》,303页.
6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80页
7
《论李栖筠自赵徙卫事》,《金明馆丛稿二编》
8
《陈述辽史补注序》,《金明馆丛稿二编》,234页.
9
.《杨树达论语疏证序》[A]..《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C].,.第262页.
10
《王静安先生遗书序》,《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47—248页.
共引文献
15
1
桑兵.
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J]
.中国社会科学,2005(1):191-204.
被引量:65
2
李纪祥,于沛.
以“史”为学与以“历史”为学[J]
.史学理论研究,2001(2):11-19.
3
朱维铮.
史官与官史——韩、柳的史官辩[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3):10-22.
被引量:3
4
桑兵.
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的道统与派分[J]
.中国社会科学,2006(3):171-186.
被引量:24
5
崔小敬.
寒山:重构中的传说影像[J]
.文学遗产,2006(5):36-43.
被引量:5
6
崔小敬.
佛道争锋与寒山形象的演变[J]
.宗教学研究,2006(4):105-109.
被引量:2
7
王建峰.
唐代中央司法官员的地域来源及其变迁——以刑部尚书为视角[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94-101.
8
王金凤.
儒学诠释的政治伦理路向及其反思[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0-23.
9
王庆卫.
墓葬中的窣堵波:再论武惠妃石椁勇士神兽图[J]
.敦煌学辑刊,2014(1):145-158.
被引量:6
10
胡成.
“全球史”视野之下的中国史研究[J]
.史林,2015(4):201-213.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45
1
常建华.
中国社会史研究十年[J]
.历史研究,1997(1):164-183.
被引量:50
2
罗荣渠.
“现代化”的历史定位与对现代世界发展的再认识[J]
.历史研究,1994(3):153-165.
被引量:57
3
路新生.
崔述与顾颉刚[J]
.历史研究,1993(4):61-76.
被引量:9
4
袁英光.
略论王国维与陈寅恪[J]
.历史研究,1992(1):181-192.
被引量:2
5
范文澜.
反对放空炮[J]
.历史研究,1961(3):1-4.
被引量:13
6
谭其骧.
对今后历史研究工作的四点意见[J]
.社会科学,1983(5):38-41.
被引量:5
7
杜正贞.
上海城墙的兴废:一个功能与象征的表达[J]
.历史研究,2004(6):92-104.
被引量:17
8
罗志田.
走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生”——五四前后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一例[J]
.近代史研究,2000(3):59-94.
被引量:49
9
王希.
近30年美国史学的新变化——埃里克·方纳教授访谈录[J]
.史学理论研究,2000(3):61-75.
被引量:22
10
田余庆.
《代歌》、《代记》和北魏国史——国史之狱的史学史考察[J]
.历史研究,2001(1):51-64.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
3
1
胡成.
叙述转向与新旧之间的整合--新世纪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面临的一个问题[J]
.近代史研究,2008(1):117-130.
被引量:3
2
王继平.
论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整合过程中的价值选择模式[J]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25(5):74-83.
被引量:5
3
林济.
陈寅恪论士族文化世家及其意义[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2(3):20-27.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罗福惠.
梁启超、章太炎、谭嗣同与近代文化社团[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5):59-68.
被引量:3
2
熊吕茂,建红英.
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研究述评[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27(2):16-19.
被引量:2
3
蓝鸥.
2008年中国经济史研究总论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2):115-122.
4
谢莹.
叙事学视阈中的“口述历史”[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31(5):143-144.
被引量:2
5
虞和平.
2008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J]
.近代史研究,2010(1):128-147.
6
孙明君.
陈寅恪“士族阶级”说述评[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5):151-157.
被引量:4
7
张绍冬,高文宏.
唐型文化简论[J]
.沧桑,2012(3):25-27.
8
常建华.
故家文献:程敏政的宗族论与人才观[J]
.安徽史学,2013(1):103-110.
被引量:4
9
林存华.
论师生文化冲突[J]
.基础教育,2014,11(5):16-23.
被引量:1
10
张庆花.
近代以来外来文化中国化进程中的化育精神及其变迁逻辑[J]
.宁夏社会科学,2017(5):235-241.
被引量:2
1
罗志田.
“新宋学”与民初考据史学[J]
.近代史研究,1998(1):3-38.
被引量:21
2
邵雍.
日本帝国主义利用伊斯兰教侵华述略[J]
.档案史料与研究,2001(2):67-71.
3
崔国才.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制夷方略浅析[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21(1):72-76.
被引量:2
4
裴毅然.
光绪谋划过“围园杀后”吗?[J]
.档案春秋,2007(11):48-50.
5
李国文.
张居正之死[J]
.神州,2004,0(12):74-77.
6
吴痕.
作家翁诗杰:政治家的文学生涯[J]
.华人世界,2009(8):56-57.
7
罗炳良.
深化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构想[J]
.学术月刊,2012,44(1):123-126.
被引量:5
8
严家新.
遗传学不承认“孔子后裔”[J]
.环球科学,2009(3):86-86.
9
姜庆刚.
顾颉刚先生的两则启事[J]
.书品,2009(1):23-25.
10
姜亮夫.
孙诒让学术检论[J]
.浙江学刊,1999(1):94-99.
被引量:15
历史研究
199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