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青年马克思的感性思想——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研究对象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青年马克思看来,感性并非黑格尔所描述的"感性概念",亦非费尔巴哈所理解的"感性直观",而是逻各斯(受动性)与努斯(能动性)的统一体——"感性活动"。马克思的感性遵循"感性活动原则",充分彰显出"逻各斯"与"努斯"的统一,且呈"努斯"不断超越或试图超越"逻各斯"的内在"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投射出一种力,一种相互排斥但又互为前提的张力,一种以"有限"追求"无限"的顽强的生命力。
作者 彭小伟
机构地区 嘉应学院
出处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7-28,47,共3页 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彭小伟.论“感性”范畴的两个起源——青年马克思感性思想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6):90-93. 被引量:1
  •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4崔唯航.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存在论阐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 5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83.
  • 6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7邓晓芒.实践唯物论新解:开出现象学之维[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358,359.

二级参考文献7

  • 1[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 2[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4[德]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M].蔡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6[德]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83.
  • 7[德]费尔巴哈 荣震华 译.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共引文献9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