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8,共2页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同被引文献14
-
1韩敦义 孙吉定.太行山区封山育林效益及封育方法的探讨[A]..太行山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学术会议交流论文[C].,1991..
-
2邹厚远.黄土高原植被保护和恢复利用途径的探讨[A]..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第三集)[C].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90~101.
-
3王宗春.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变迁、人文要素变化与黄河水沙关系研究进展[A]..黄河流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文集(第五集)[C].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1~9.
-
4邹年根 罗伟祥.黄土高原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79.113.
-
5唐克丽主编.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区域特征及其治理途径[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5.
-
6张津涛 等.封禁小流域植被演替分析[A]..水土保持科学与发展论文集[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42~247.
-
7唐克丽.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关键性问题的研讨[J].水土保持通报,1998,18(1):1-7. 被引量:36
-
8王正秋.黄土高原造林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00(4):37-39. 被引量:29
-
9张金屯,邱扬,柴宝峰,郑风英.吕梁山严村低中山区植物群落演替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0,9(2):34-39. 被引量:16
-
10骆有庆,沈瑞祥.西北地区森林生物灾害的控制策略[J].林业科学,2000,36(6):8-10.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15
-
1卜耀军,温仲明,焦峰,焦菊英.模糊聚类和排序在植被演替研究中的综合应用[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1):7-9. 被引量:5
-
2潘攀,慕长龙,牟菊英,宿以明,何飞,刘兴良,汪明,兰海,冯永超.辐射松人工幼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5,26(1):21-27. 被引量:8
-
3卜耀军,温仲明,焦峰,焦菊英.模糊聚类分析在植被自我修复演替研究中的应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2):32-35. 被引量:2
-
4吴宗兴,周永丽,干少雄,黄泉,徐惠,汪明,杨昌旭.干旱地带侧柏幼林地绿肥种植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5,26(4):24-28. 被引量:2
-
5吴宗兴,刘千里,黄泉,汪明,王俊华,段琼,黄晓江.干旱地带辐射松整地造林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6,27(2):11-16. 被引量:4
-
6刘泉,陈朝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与思考[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2):101-105. 被引量:8
-
7蒋光全,吴宗兴,徐惠,梁颇,熊量,李长生,林英.茂县辐射松引种造林试验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0,31(4):42-47.
-
8党丽娟,徐勇,徐学选.黄土丘陵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对降水的响应——以康沟小流域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87-94. 被引量:10
-
9吴宗兴,徐惠,梁颇,白平,熊量.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岷江柏木幼林地绿肥种植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2,33(5):53-57. 被引量:5
-
10吴宗兴,徐惠,王泽亮,宋小军,熊量,李长生,林英.汶川地震灾区辐射松覆盖保水造林试验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2,33(6):20-23. 被引量:3
-
1陈东奎.发展果树要适地适种——1999年大冻害后的思考[J].广西园艺,2000,11(S1):40-42. 被引量:2
-
2王阜城.浅谈实现河北省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途径[J].河北林业科技,2005(z1):41-42.
-
3郑礼法.加强行业思想教育 提高干部队伍素质[J].浙江林业,1998(6):10-10.
-
4乔恒,孙培琦.借鉴北海道管理经验 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J].吉林林业科技,2005,34(6):1-4.
-
5肖汉洪,陈华兰.湖北省机械工业用材技术进步的途径[J].适用技术市场,1990(8):1-3.
-
6杨众养.海南省发展工业用材竹潜力浅析[J].热带林业,1999,27(3):115-120.
-
7赖小明.创新林业技术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5(14):94-94.
-
8刘心莹,梁淑香,赵青华.加快林改步伐 恢复生态经济[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33(4):21-24.
-
9刘于鹤强调要努力抓好林业技术监督工作[J].中国人造板,1997,0(2):13-14.
-
10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J].国家林业局公报,2007,0(3):5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