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隐喻认知角度看汉语中“忧愁”的情感表达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隐喻通常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为大家所熟知,这种被人们普遍视为语言现象的背后,其实隐含着深刻的内涵。从认知角度看,隐喻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认知方式,是思维和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人们逐渐具备了用具体的、有限的语言去描述抽象的、无限的事物的能力。情感是微妙的、复杂多变的,只有人类可以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这种抽象的存在。本文结合隐喻认知来分析汉语中的一类情感"忧愁"。
作者
武贝贝
机构地区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第10期68-70,共3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隐喻
认知
情感
忧愁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22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1
Lakoff,G,M.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Ungerer;F;H.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
陈家旭.
英汉语“恐惧”情感隐喻认知对比[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24(1):66-68.
被引量:22
4
傅德岷;卢晋.古代诗词名句赏析[M]成都:巴蜀书社,2011.
5
林微因.林微因诗文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6
束金星,徐玉娟.
从隐喻式认知看情感隐喻[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4):83-86.
被引量:12
7
王文斌.
受喻者的主体性及主体自洽[J]
.外国语,2006,29(6):34-39.
被引量:47
8
王文斌.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9
王寅.什么是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10
魏在江.
隐喻的主观性与主观化[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0(2):6-11.
被引量:45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蓝纯.
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4):7-15.
被引量:513
2
宁全新.
“Anger”与隐喻[J]
.外国语,1998,21(5):69-72.
被引量:26
3
林书武.
“愤怒”的概念隐喻——英语、汉语语料[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2):8-12.
被引量:141
4
赵艳芳.
认知的发展与隐喻[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0):8-10.
被引量:112
5
铸剑.
合法婚姻[J]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04,0(6):76-159.
被引量:1
6
沈家煊.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4):268-275.
被引量:2282
7
曾立英.
“我看”与“你看”的主观化[J]
.汉语学习,2005(2):15-22.
被引量:86
8
[9]Alice Deignan. Metaphor [M]. Cobuild: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1998.
9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10
Fauconnier, G. 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104-105.
共引文献
122
1
吕英莉.
浅析英汉情感隐喻的共性[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6):95-99.
被引量:5
2
陈燕燕.
单聚焦隐喻的认知解读——以《红楼梦》章回目录隐喻为例[J]
.文教资料,2008(3):18-20.
3
刘婷婷,刘丰.
政治隐喻的主观性解读——以克林顿就职演说为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150-151.
被引量:1
4
袁红梅.
英汉“恐惧”隐喻对比研究[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4):107-111.
5
李同.
《围城》中的隐喻分析[J]
.大家,2010(15):32-33.
6
吴华.
汉语天气情感隐喻解读[J]
.消费导刊,2009,0(24):221-221.
7
徐晓冬,韩力扬.
论反语接收者对反语的判定认知及自洽原则[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94-96.
8
周薇薇,孙启耀.
隐喻意义的多义性和可变性及其解读[J]
.英语研究,2008,6(1):20-24.
被引量:1
9
周大军,汪云.
军语研究的认知视角[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7):8-11.
10
董伟娟,毛静林.
英汉“恐惧”隐喻的对比分析[J]
.台州学院学报,2008,30(4):41-4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5
1
束定芳.
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方法和任务[J]
.外国语,1996,19(2):9-16.
被引量:170
2
保罗.利科.活的隐喻[M].汪堂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3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M].罗念生,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183.
4
约翰·费斯克.传播研究导论:过程与符号[M].许静,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2.
5
李忠初.
汉语隐喻造词法的系统性特点[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6):83-84.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程然,刘见阳.
论广义隐喻学的教育价值[J]
.教育探索,2015(4):17-19.
1
刘明.
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
.网络财富,2009(17):109-110.
被引量:1
2
韩立钊.
浅析《红楼梦》两译本的几处差异[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S2):183-184.
3
刘淑霞.
由“存在”构成的虚性存在句探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9(8):58-60.
4
蔡丽萍.
从英汉谚语的比较看中英文化差异[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7(3):40-46.
被引量:6
5
王忠林.
论语义学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J]
.北方文学(下),2014(2):181-182.
6
王乐.
俄汉语汇中“红色”的文化意蕴探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7):39-40.
7
马鑫.
浅析俄语谚语的民族文化内涵[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8):136-137.
8
孔健,李莉.
从英语文学翻译角度谈中西文化差异[J]
.芒种(下半月),2014,0(8):35-36.
被引量:1
9
刘彦.
浅谈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J]
.经营管理者,2014(26):362-363.
10
王茜.
日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J]
.山东社会科学,2014(S2):242-243.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