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蒲松龄“瞿昙转世说”新论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自己是瞿昙转世,这一说法在"聊斋"研究中一直被解读为其人生凄苦的象征。形成这种误读的原因:一是忽略这个传说的宗教背景;二是对蒲松龄内心的失察,致使对其"瞿昙转世说"采取消极负面的评价。古代"瞿昙转世说"意味着积善得福与科举成功,也就是"英杰之士必多般若中来"的俗信。蒲松龄一面怨艾激愤,一面孜孜于途地进取功名,其积极的进取心是有民间俗信依持的。对"瞿昙转世说"的考察,可以更切近地理解蒲松龄的心态及其小说宗教观。
作者 王昕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1-60,共10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聊斋志异>及其他清代文言小说研究评判"(批准号:12XNI012)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0

  • 1袁世硕,徐中伟.《蒲松龄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2页.
  • 2蒲松龄.《聊斋自志》,《聊斋志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3页.
  • 3李金枝.《(柳崖外编)序》,《柳崖外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 4罗敬之.《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国立编译馆.1986年版,第155页.
  • 5张成水.蒲留仙与辛稼轩词作比较谈[J].蒲松龄研究,2003(2):100-109. 被引量:2
  • 6李厚基,韩海明.《一生遭尽揶揄笑伸手还生五色烟》,盛源,北婴编.《名家解读聊斋志异》,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3页.
  • 7安国梁.《论(聊斋志异)的宗教体系》,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年第5期.
  • 8黄荣志.痛苦——蒲松龄的创作动力[J].明清小说研究,1995(4):65-78. 被引量:1
  • 9《陈与义集》,吴书荫,金德厚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76页.
  • 10冲之.《夜行》,《宋诗钞》,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74页.

二级参考文献91

  • 1张邦炜,张敏.两宋火葬何以蔚然成风[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2(3):97-103. 被引量:11
  • 2竺沙雅章.《中国佛教社会史研究》[M].同朋舍,1982年.第102页及第108页.
  • 3窿德忠.《道教史》[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52页.
  • 4.《秋兴》[A]..《蒲松龄集》[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p499.
  • 5.《拨闷》[A]..《蒲松龄集》[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P486.
  • 6.《念奴娇》[A]..《蒲松龄集》[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P721.
  • 7.《满江红·夜霁》[A]..《蒲松龄集》[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P731.
  • 8.《五月十二日,抱病归斋》[A]..《蒲松龄集》[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P549.
  • 9.《长相思》[A]..《蒲松龄集》[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P725.
  • 10.《寄家》[A]..《蒲松龄集》[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P461.

共引文献111

同被引文献22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