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心悸病证名最早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称为心动悸、惊悸,简称“悸”。认为其主要病因为水饮,惊扰,正气虚损及汗后受邪等。心悸可由心之本脏自病引起,也可由他脏病及于心而成。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所以临床上心悸往往表现为虚实寒热夹杂,给治疗造成一定困难。笔者近年来在运用辨证施治之辨六经、辨方证、辨兼证“三辨法”的基础上结合《伤寒论》经方优势治疗心悸,取得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总结探讨如下。
出处
《浙江中医杂志》
2013年第12期874-875,共2页
Zhe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