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学批评的语言特性与文学研究的语言关涉性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学和语言虽然是学术紧邻,同处于一个人学科之中,但是长期以来,语言学研究和文学研究各司其职,各行其是,互不相扰,
作者
熊焰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4-89,共6页
关键词
文学研究
语言关
语言特性
文学批评
语言学研究
分类号
I045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朱寿桐.
文学研究:批评与学术的乖谬[J]
.探索与争鸣,2009(2):27-30.
被引量:11
2
朱寿桐.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本体形态[J]
.文艺研究,2006(9):55-64.
被引量:7
3
朱寿桐.
鲁迅的文学身份、批评本体写作与汉语新文学的发展前景[J]
.鲁迅研究月刊,2012(8):4-14.
被引量:9
4
朱寿桐.
创作主体、行为主体与存在主体——论鲁迅对汉语新文学的多面体贡献[J]
.江海学刊,2013(3):180-187.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36
1
王奇生.
陈独秀与《青年杂志》[J]
.历史学习,2008(3):45-45.
被引量:2
2
陈独秀.
《新青年》宣言[J]
.报刊荟萃,2005(5):1-1.
被引量:8
3
朱寿桐.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本体形态[J]
.文艺研究,2006(9):55-64.
被引量:7
4
西滢.闲话[J].现代评论,1926,3(57).
5
鲁迅.《华盖集·题记》[A]..《鲁迅全集》第3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页.
6
《华盖集·题记》.《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页.
7
鲁迅.答曹聚仁先生信[J].社会月报,1934,1(3).
8
[意]安东尼奥·葛兰西.《葛兰西文选》,人民出版社,2008.
9
施勒格尔.《浪漫派风格--施勒格尔批评文集》,李伯杰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48-57页.
10
鲁迅.《渡河与引路》,《鲁迅全集》第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6页.
共引文献
24
1
朱寿桐.
重新理解文学批评[J]
.文艺争鸣,2012(2):44-49.
被引量:10
2
朱寿桐.
中国现代文学的三个关键词[J]
.学术研究,2012(6):120-125.
3
王晓初,赵京华.
鲁迅研究的世纪反思与突破——“鲁迅:经典与现实”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J]
.鲁迅研究月刊,2012(7):77-84.
4
朱寿桐.
鲁迅的文学身份、批评本体写作与汉语新文学的发展前景[J]
.鲁迅研究月刊,2012(8):4-14.
被引量:9
5
朱寿桐.
创作主体、行为主体与存在主体——论鲁迅对汉语新文学的多面体贡献[J]
.江海学刊,2013(3):180-187.
被引量:4
6
崔云伟,刘增人.
2012年鲁迅研究述评[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06-113.
7
崔云伟,刘增人.
2012年鲁迅作品研究中的几个亮点[J]
.泰山学院学报,2013,35(5):64-71.
被引量:2
8
朱寿桐.
文学评论的历史形态与当代发展[J]
.创作与评论,2014(2):4-12.
被引量:5
9
刘昕.
五四时期李大钊与鲁迅“随感录”创作之比较[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6(4):83-86.
被引量:1
10
金鑫.
李健吾与理想文学批评的建构[J]
.华文文学,2014(3):67-71.
被引量:1
1
张永义.
外国诗歌课堂教学探析--以华兹华斯和庞德诗歌为例[J]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2014,0(10):27-29.
2
言成.
在新加坡须慎言[J]
.芳草(经典阅读),2013(1):71-71.
3
刘方.
语言的诗性之思——现代诗学对文学语言特性的探索[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2(1):64-67.
4
木槿子.
空城(组诗)[J]
.滇池,2016,0(2):84-84.
5
周躬.
“鲁奖”应有鲁迅精神[J]
.博览群书,2011(3):37-38.
被引量:2
6
吴子茹.
《芬尼根的守灵夜》:“天书”降临中国[J]
.中国新闻周刊,2012(35):76-77.
7
王汝檬.
断弦[J]
.青年与社会(中),2007,0(10):88-89.
8
钟观凤.
诗意·议论·荒诞——余华小说《在细雨中呼喊》的语言特色[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35(4):50-53.
9
颜娟.
记忆里的乡村生活[J]
.创作,2016,0(5):60-60.
10
周培蕊.
贝克特《等待戈多》荒诞派戏剧的语言特色[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2):110-111.
文艺争鸣
2013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