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伏邪温病与新感温病的浅析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伏邪温病与新感温病是随着中医外感病学理论发展而产生的,认为外邪可侵入直接发病,也可先潜伏体内,过时发病。这种学说对区别温病初起的不同证候类型,提示病位浅深、病情轻重和传变趋向,确定不同治疗大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
周永学
机构地区
陕西中医学院
出处
《陕西中医函授》
2000年第6期4-5,共2页
关键词
伏邪
新感
理论研究
温病学说
分类号
R254.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63
1
周妍妍,周晓洁,闫博文,康倩倩,姚辛敏.
巴戟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10):1-5.
被引量:31
2
谢婷婷,魏岩,姜丽红.
冠心病先天伏寒证血清总胆红素、补体因子的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1):119-122.
被引量:5
3
周仲瑛.
“伏毒”新识[J]
.世界中医药,2007,2(2):73-75.
被引量:157
4
陆青媛,邱智.
浅淡对伏气温病的认识[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5):76-77.
被引量:5
5
任继学.
伏邪探微[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21(1):4-7.
被引量:171
6
张晓华,黄永生.
稳心2号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80例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5,7(6):44-46.
被引量:4
7
李洪涛.
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考辩[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4):1-3.
被引量:6
8
吴焕林,林晓忠,邹旭.
邓铁涛治疗冠心病临床经验探析[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4):312-313.
被引量:34
9
董锡玑,韦大文.
温病之新感与伏邪探源─—兼对《温病学》教材(五版)中的一点商榷[J]
.河南中医,1996,16(1):7-8.
被引量:3
10
孙浩.
温病新感和伏气学说的讨论[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3):13-1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5
1
胡智阗,夏蓉,车念聪.
春温“伏气”辨[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143-3144.
被引量:3
2
陆翔.
“新感温病”首倡者考辨[J]
.中华医史杂志,2011,41(3):161-164.
被引量:2
3
王健康,纪爱欢,郭家娟.
基于伏邪理论探究冠心病的治疗[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2):366-370.
被引量:2
4
吴雷,张冬梅,吕志国,兰天野,王百通,卢靖,常天瀛,徐鹏,张艺缤,亢泽峥,吴桐,徐寒莹,陈助明,王健.
伏邪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关系探讨[J]
.吉林中医药,2024,44(6):621-624.
被引量:1
5
杜爱华,何咏群.
温病学中的护理论述浅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2):101-10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梁伍今,刘虹.
温病特点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05,26(11):1195-1195.
2
祝满江.
温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4):580-580.
3
王键,黄辉,蒋宏杰.
新安医学十大学说(下)[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7):2051-2057.
被引量:15
4
陈建仪,陈升有.
清热化湿方辅治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3):743-745.
被引量:18
5
姜德友,王金贺.
春温源流考[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6):766-769.
被引量:8
6
孙羿帼,王丹.
难治性成人斯蒂尔病验案1则[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1):148-150.
被引量:1
7
马伦,李永安,曲倩倩.
《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英译问题探讨[J]
.西部中医药,2021,34(7):158-160.
被引量:2
8
曹瑞,徐梓铭,朱晓睿,周建冠,张君,王小女,管霞飞,郭艳.
心可舒片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疗效非劣效随机对照试验[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20):3675-3681.
9
汪水莲,杨硕,郑洪新.
从伏寒理论探讨温阳化瘀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J]
.光明中医,2024,39(20):4098-4101.
10
胡力琪,高丽丽,王名望.
从络虚邪瘀论治重症肌无力[J]
.光明中医,2024,39(22):4483-4486.
1
王世桓.
关于温病的新感与伏邪的区别[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7):1368-1368.
2
王四平,张凯,白玉明,杨阳,张明泉,李士懋.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论温病[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15,30(1):1-4.
被引量:6
3
党兰玉.
伏邪温病之我见[J]
.国医论坛,1990,5(6):15-16.
4
马嘉慈.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非论伏邪温病[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2,11(4):13-14.
被引量:2
5
庄严,李佳.
探源析流话春温[J]
.吉林中医药,1996,16(3):1-2.
6
石显方,傅文录.
试论张锡纯对伏气温病的认识及治疗[J]
.四川中医,2005,23(9):13-14.
被引量:1
7
张淼,梅晓萍,吴毓敏,郭选贤.
论伏邪温病[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X):74-74.
被引量:1
8
高启秀,曾沁,王亚红,郭维琴,赵勇.
现代“温病”刍议[J]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1985-1986.
被引量:1
9
张世敏,李旺.
谈张锡纯对伏邪温病学说的贡献[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0):72-73.
被引量:2
10
孙小红,马文辉.
《伤寒论》中的几个概念讨论[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10):14-18.
陕西中医函授
200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