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突破性玉米杂交种汉单999的选育与高产栽培优化措施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玉米新杂交种汉单999(区试代号DT6702)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稳产、抗逆广适、粮饲兼用的强优势杂交种,2012年通过四川省农业厅审定。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出籽率高、抗病性强,适合四川及西南玉米产区平坝、丘陵及低山区种植。
作者
唐海涛
丰俊
张彪
陈洁
梅碧蓉
康继伟
谭君
何文铸
机构地区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湖北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12期175-177,共3页
基金
"863"项目"西南山地强优势玉米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2011AA10A103-2)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汉单999
品种选育
高产栽培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3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70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8
1
张彪,陈洁,唐海涛,何文铸.
西南区突破性高产玉米品种育种思考[J]
.玉米科学,2010,18(3):68-70.
被引量:31
2
徐精文,杨文钰,任万君,袁继超.
川中丘陵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J]
.中国农业气象,2002,23(3):49-52.
被引量:34
3
黄宜祥.
四川玉米杂交种的发展及育种进展[J]
.西南农业学报,1998,11(S1):31-37.
被引量:14
4
荣廷昭,李晚忱,潘光堂.
新世纪初发展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科学技术的思考[J]
.玉米科学,2003,11(F07):42-53.
被引量:67
5
张黎,胡强,何伟国,王方明.
四川丘陵地区玉米单产的现状与取向[J]
.种子科技,2008,26(1):68-69.
被引量:10
6
唐海涛,张彪,林勇,叶国成,陈宛秋.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07,20(5):912-916.
被引量:33
7
吴三林,陈兴明,李书华,王维德.
玉米高产稳产播期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5):86-87.
被引量:15
8
唐海涛,张彪,陈洁,叶国成.
四川盆地丘陵区玉米高产施肥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9(10):92-94.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63
1
王海峰,郭金凤.
夏玉米的需水、需肥规律及水肥管理[J]
.河南农业,2007(17):38-38.
被引量:2
2
黄群策,孙敬之,白素兰.
我国作物生物技术育种的进展[J]
.科技导报,1997,15(11):19-21.
被引量:3
3
佟屏亚.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策略[J]
.科技导报,1997,15(11):22-25.
被引量:50
4
黄宜祥,兰发盛.
四川不同生态区玉米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3,11(4):502-508.
被引量:10
5
李高科,潘光堂.
西南玉米区种质利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5,13(2):3-7.
被引量:48
6
夏永胜,张国军.
玉米高产施肥技术探讨[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5(8):16-17.
被引量:3
7
刘录祥,孙其信,王士芸.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估初探[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3):22-27.
被引量:622
8
黄宜祥,李远春,石永刚.
四川玉米生产的减灾技术对策[J]
.西南农业学报,1995,8(1):99-103.
被引量:4
9
李春霞,苏俊,钟占贵,龚士琛,宋锡章,张瑞英,张坪.
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玉米科学,1996,4(1):35-38.
被引量:63
10
唐祈林,杨克诚,郑祖平,荣廷昭.
玉米与玉米近缘种可杂交性研究[J]
.作物学报,2006,32(1):144-146.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170
1
谭友斌.
援西非农业项目玉米育种的策略建议与探讨[J]
.作物杂志,2020(1):9-12.
被引量:2
2
杨云茜.
佛山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有效防御措施[J]
.农业灾害研究,2020(3):135-136.
被引量:1
3
杨艳丽,汪雪峰,梅春会.
秭归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影响防御[J]
.区域治理,2018,0(2):87-87.
4
杨克诚,向葵,潘光堂,荣廷昭.
西南玉米新品种应具备的特征特性及区域主推品种的选择[J]
.玉米科学,2010,18(1):146-148.
被引量:22
5
常绪正,张慧,康永义.
酿酒葡萄冻害原因的初步分析及防御对策[J]
.新疆气象,2004,27(4):27-30.
被引量:16
6
高长健.
美国玉米育种工作中几个重要的种质资源[J]
.杂粮作物,2005,25(1):8-9.
被引量:4
7
柯永培,张彪,袁继超,肖小余,石海春,余学杰,孙群,赖仲铭,杨志荣.
深粒高产、优质、多抗、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正红6号的选育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2(2):412-416.
被引量:10
8
高长建.
浅谈“累加选择”在玉米育种工作中的应用[J]
.杂粮作物,2005,25(2):72-73.
被引量:1
9
常胜合,舒海燕,秦广雍,黄群策,陈彦惠.
诱变育种在改良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174-176.
被引量:1
10
高长建.
高秆稀植大穗玉米杂交种与中矮秆耐密玉米杂交种形态性状和产量性状的比较[J]
.杂粮作物,2005,25(3):156-157.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6
1
刘俊恒,周联东,张学舜,刘经纬,刘贺梅.
玉米新品种新单23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玉米科学,2005,13(2):54-54.
被引量:28
2
程相文,张守林,秦贵文,常建智,程立新,徐国举,朱自宽,梅兹君,苏玉杰,鹿红卫.
耐密高产玉米杂交种浚单29(浚009)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种子,2011,30(10):100-101.
被引量:10
3
彭富海,彭忠华.
高产优质杂交玉米新品种贵农玉008的选育[J]
.贵州农业科学,2013,41(2):13-15.
被引量:6
4
苏道志,施尚泽,梁绍英,胡丽,杜丽,王强.
玉米新品种中玉335的选育与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2013(5):153-155.
被引量:7
5
王怀苹,王建民,宋玉超,刘春堂,秦艳琴,孙清政.
国审高产、稳产、广适、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黎乐66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3(12):167-168.
被引量:3
6
于金海.
玉米单交种龙作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4(3):144-14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李良玉,韩庆新,韦静仁,蔡良俊,李兰,赵永康,杨震.
玉米新品种蓉科玉789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贵州农业科学,2014,42(5):27-2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陈文艺,朱俊科,马甲良.
夏玉米德玉四号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14,31(12):51-51.
被引量:1
2
芦峰.
2014年铜仁市玉米新品种产量比较试验总结[J]
.农技服务,2014,31(12):71-71.
3
吴梅荣.
玉米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分析[J]
.农民致富之友,2017(4):179-179.
被引量:1
4
白文华,潘开琴,李生强.
贵州省玉米品种生产试验质量分析[J]
.花卉,2015,0(13):86-87.
1
唐海涛,丰俊,陈洁,康继伟,谭君,张彪.
玉米杂交种汉单999的选育与高产栽培优化措施[J]
.种子,2013,32(12):102-104.
被引量:2
2
孙英.
锦州地区玉米品种布局及优化措施[J]
.农业经济,2010(3):37-37.
3
许兰杰,聂战胜,詹克慧.
河南省抗虫杂交棉栽培技术的现状与优化措施[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1):20-22.
4
孙水.
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J]
.河北农机,2016,0(6):20-20.
被引量:7
5
刘江.
介绍两个优质小麦品种[J]
.农村百事通,2006(19):35-35.
6
廖华松.
春玉米育苗移栽[J]
.湖南农业,2001(S1):22-22.
7
王汉云.
高产棉田害虫综合防治优化措施[J]
.新疆农垦科技,1992,15(4):18-19.
8
刘刚,唐海涛,杨迎春,李祥艳.
杂交玉米新品种仲玉518高产稳产特征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2015(4):194-196.
9
刘俊明,李振文,李治良,王日升.
掖单13号等玉米品种增产潜力及优化措施的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2,23(3):168-173.
10
孙水.
“一穴多株”种植模式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J]
.河北农机,2016,0(5):22-22.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