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抽象的传统理解方式要么具有虚假性,要么具有非现实性弊病。马克思认为从自然存在出发进行抽象的思路根本就是无意义的,应当从社会存在出发、以社会存在为媒介把握抽象问题,这样抽象出来的结果才能成为对人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性的东西。作为对抽象问题的崭新理解,拜物教批判理论正是马克思揭示社会存在中的抽象,从而展示出拜物教作为"客观的思维形式"的努力。拜物教的"客观的思维形式"性质或社会效力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人们把抽象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这是拜物教Ⅰ,即作为假象的意识;二是物化形式已经成为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得以可能的途径,它成为了更难以打破的拜物教Ⅱ,即作为存在的意识。
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58,共7页
Marxism & Reality
基金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消费社会语境中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3YJC72000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