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拜物教为什么是“客观的思维形式”?——抽象视阈中的马克思拜物教批判再阐释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抽象的传统理解方式要么具有虚假性,要么具有非现实性弊病。马克思认为从自然存在出发进行抽象的思路根本就是无意义的,应当从社会存在出发、以社会存在为媒介把握抽象问题,这样抽象出来的结果才能成为对人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性的东西。作为对抽象问题的崭新理解,拜物教批判理论正是马克思揭示社会存在中的抽象,从而展示出拜物教作为"客观的思维形式"的努力。拜物教的"客观的思维形式"性质或社会效力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人们把抽象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这是拜物教Ⅰ,即作为假象的意识;二是物化形式已经成为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得以可能的途径,它成为了更难以打破的拜物教Ⅱ,即作为存在的意识。
作者 鲍金
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58,共7页 Marxism & Reality
基金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消费社会语境中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3YJC720001]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0

  • 1卢风.论消费主义价值观[J].道德与文明,2002(6):34-36. 被引量:42
  • 2王峰明,牛变秀.思维抽象、思维具体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兼评劳动价值论争论中的一些观点[J].学术界,2004(4):137-148. 被引量:6
  • 3[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蒋重跃,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 4[美]保罗·巴兰、保罗·斯威齐著,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系译.垄断资本--论美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14-15、15,15,69、73.
  • 5[美]托马斯·古德尔 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第171-172、279页.
  • 6[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9.
  • 7[德]西美尔.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171-174.
  • 8[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7-208,211,215,210.
  • 9杨愧,董雅丽.消费文化理论研究---基于全球化的视野和历史的维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5-26.
  • 10[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海译文出版社,2014.

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