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微信的两种意义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随着微信软件在年轻人群中的持续走俏,许多商家和品牌已经将营销的战场投向了微信。因此,微信已经不仅仅是一款流行的即时聊天工具,它同时还具有营销价值,本文旨在分析微信的社交意义与营销意义,以期为其寻找合适的定位,并探索发展的出路。
作者 杨光
出处 《今传媒》 2013年第12期93-95,共3页 Today's Mass Media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23

  • 1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 2克莱·舍基.Here Comes Everybody——The Power OfOrganizing Without Organizations来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M]胡泳,沈满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 3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4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91.
  • 5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转向[M].胡亚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08.
  • 6百度百科.微信[EB/OL].htvp://baike.baidu.com/vicw/5117297.htm.
  • 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冲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R].2012.
  • 8黄金萍.微信是如何飞起来的[N].南方周末,2012-02-03(9),.
  • 9文章.微信:第11种沟通方式[EB/OL].新民网,(2011-08-25).http //tech.xinmin,cn/2i)t 1/08/25/11837440.html.
  • 10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大众观念理论:沉默螺旋的概念[M]//奥格尔斯,等.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40.

共引文献415

同被引文献23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