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混合分配方式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混合分配方式的存在由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有着必然性。混合分配方式分为宏观层次的混合分配方式和微观层次的混合分配方式两种基本形式。混合分配方式分配的对象是国民收入而不是个人收入。混合分配方式较之单一分配方式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它在推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引起自身的发展变化,成为过渡性的分配方式。
作者
李国武
柳化冰
出处
《德州高专学报》
2000年第3期8-12,共5页
关键词
混合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
按劳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
分类号
F124.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047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郑亚伟,阎捷.
试析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问题上的四大误区[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6):64-67.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
1
杨文进.
按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5):30-34.
被引量:2
2
吴声功.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探析[J]
.社会科学战线,2001(5):40-4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
1
韩喜平.
关于按要素分配理论依据的观点评析[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0(1):40-43.
被引量:6
2
张素芳.市场分配与劳动价值论[J].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1,(5):27-31.
3
卢嘉瑞.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21(1):5-13.
被引量:10
4
晏智杰.
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问题──兼评一种观点[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1):1-3.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
1
韩冰.
用市场经济思维认识按要素分配[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4(2):29-31.
1
李国武.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问题研究论纲[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23(1):30-33.
被引量:1
2
李国武.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问题研究论纲[J]
.德州学院学报,2002,18(1):10-13.
被引量:1
3
李国武.
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几点认识[J]
.德州师专学报,1998,14(1):4-6.
4
李国武.
略论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8,19(2):66-68.
被引量:1
5
唐敦双,袁琳.
马克思关于按劳分配的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1):11-13.
被引量:1
6
王杰志.
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J]
.中国市场,2007(27):114-115.
被引量:1
7
张春峰,乔琳.
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20-22.
8
幸海華.
大办钢铁,为加速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958(6):26-27.
9
徐宽,沈晓莉,孙方明.
论社队企业[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2,2(1):54-58.
被引量:1
10
徐晓庆,陈洁,杜玉兰.
新形势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探析[J]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2,5(2):34-37.
德州高专学报
200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