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土占据着重要位置,其对自然、人性和社会的论述非常精辟,堪称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美好向往,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可行的设计蓝图。和谐社会是一个美好而理想的社会状态,实现起来困难重重,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引。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和谐社会提供了建设目标、科学的思想基础和行为指南,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 叶钦
机构地区 红河学院
出处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 2013年第11期10-11,共2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0

  • 1李素霞.古希腊早期和谐思想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3):61-65. 被引量:9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3胡锦涛.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N].光明日报,2005-02-20(01).
  • 4曾庆红.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扎实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N].光明日报,2005-02-26(02).
  • 5.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 6.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 7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8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 9任继愈.老子的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59.
  • 10罗森塔尔·尤金.简明哲学辞典[M].北京:三联书店,1973.643—645.

共引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