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卒中后抑郁与神经递质5-羟色胺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关系探讨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卒中后抑郁的产生与神经递质的关系非常密切,其原因可能为缺血缺氧使海马区的组织细胞(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等)神经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使5-羟色胺含量发生变化,这些活性物质的变化参与了脑缺血致脑神经元的损伤过程。也对新突触的构建、重塑和修复产生影响,它们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作者
安红伟
曾鉴源
机构地区
柳州市中医院
出处
《河南中医》
2013年第12期2094-2096,共3页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160472)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5-羟色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酷氨酸激酶受体B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36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6
1
聂本刚,喻明,李小刚,杨小芳.
脑卒中后抑郁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功能改变和血浆单胺递质的变化研究[J]
.临床荟萃,2007,22(9):646-648.
被引量:19
2
邓颖,张春虎,张海男,胡随瑜,黄熙,王杨,程田力.
柴胡疏肝散及其拆方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及海马、杏仁核、额叶BDNF及其受体TrkB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0):1373-1378.
被引量:59
3
许晶,孙玉华.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血清单胺类递质的变化[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3):153-155.
被引量:38
4
于淑花,王利东.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92例临床特征分析[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6):415-415.
被引量:4
5
周广安,刘新红,续锦.
脑卒中后抑郁症与脑脊液中5-羟色胺关系的研究[J]
.社区医学杂志,2006,4(3):80-80.
被引量:1
6
籍玉红,宋景贵.
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自主神经功能及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相关性[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20(6):426-428.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49
1
辛萍,于迎晨,董争鸣,侯琳.
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P_(300)检测[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3):200-200.
被引量:2
2
肖红,姚辉,侯刚,李箕君,郭苏皖.
抑郁症患者接受治疗前后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产物的差异(英文)[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6):246-247.
被引量:12
3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被引量:33058
4
吴祖舜,高俊凤.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附299例报告[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4(4):220-222.
被引量:91
5
张宏武,邹忠梅.
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234-1236.
被引量:44
6
孟家眉.对脑卒中临床研究工作的建议[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57-58.
7
刘冰怀.人脑脊液和血液内单胺类神经递质荧光测定法[J].临床检验杂志,1987,5(2):64-65.
8
Duman RS,Kehne JH.Depression[J].CNS Neurol Disord Drug Targets,2007,6(3):161-162.
9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Ⅰ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8,80,96,176,229,241,263.
10
Katz RJ,Roth KA,Carroll BJ.Acute and chronic stress effects on open field activity in the rat:implication for a model depression[J]. Neurosci Biobehav Rev,1981,5(2):247-251.
共引文献
136
1
郑娟霞,刘汉娇,邱永珍.
脑卒中后抑郁症早期干预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5):8-9.
2
张琦君,赵虹.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08,5(1):55-57.
被引量:6
3
洪杰斐,李君良.
郁星菖志汤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5):297-298.
被引量:11
4
李踔,倪朝民.
脑卒中后抑郁[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1):25-27.
被引量:31
5
冯艳蓉.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分析[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10):798-799.
被引量:21
6
王荣桂.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5,26(5):648-652.
被引量:2
7
孙玉华,邹飒枫,许晶.
卒中后抑郁的神经生物学异常[J]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9):710-712.
被引量:2
8
裘涛,陈眉,代建峰,吴乐程,张宾辉.
脑卒中后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1):12-13.
被引量:8
9
夏娣文,王玉龙,潘小华,佘江健,翟浩瀚.
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康复,2006,21(3):170-171.
被引量:10
10
胡玉英.
解忧调神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78例[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9):777-778.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9
1
曹建玺,周腾飞,梁俊红.
氟西汀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疗效[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0,0(1):117-119.
被引量:15
2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被引量:33058
3
杨佳丹,邱峰,欧阳净.
氟西汀致不良反应71例文献分析[J]
.中国药房,2010,21(48):4588-4589.
被引量:5
4
徐凯,陈秀玲,罗仁瀚.
电针四神聪穴对抑郁症患者血清5-HT、DA含量影响的临床观察[J]
.新中医,2011,43(4):87-89.
被引量:29
5
戴云飞,肖泽萍.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与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的比较[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6):426-427.
被引量:388
6
王占魁,周丹,小仓浩敬,朱祥添,谭玙,周昂,史丽萍,郭义.
试论浅刺法发展史[J]
.江苏中医药,2014,46(2):72-74.
被引量:17
7
潘洪峰,梁仕武,许爱,雷灵,曾强,梁佳.
艾灸百会穴对抑郁症患者疗效及血清5-羟色胺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3):118-120.
被引量:16
8
李广汉.
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5):45-46.
被引量:2
9
唐玉婷,朱宁宁,李敏,王丽.
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发生状况及预测因素[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11):812-817.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1
1
黄彬.
揿针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1,53(20):119-12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王玉琳,王宗兴,刘同岩,赵健,孙维伯,杨添淞.
卒中后抑郁的现代研究及针刺治疗进展[J]
.河北中医,2023,45(1):147-153.
被引量:8
2
王静静,石江伟.
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
.中医学,2024,13(11):3195-3199.
1
何文贞,许小玲,郑璇,方玉珊,陈丹霞,郑俊忠.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血浆和脑脊液5-羟色胺含量的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1):1311-1312.
被引量:4
2
徐淑芹,范华,黄兴富,董怀平.
脑卒中患者血浆和脑脊液5-羟色胺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10):967-968.
被引量:8
3
张秀洲,刘雪平,李文华,陈睿.
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后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1):47-49.
被引量:12
4
沈丽明,范业宏.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与脑缺血性损伤[J]
.黑龙江医学,2011,35(7):502-503.
被引量:1
5
李建纲,张巧俊,高敬龙,袁海峰,骞健,于叔麒,吴仲恒.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5-羟色胺含量的研究[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7,15(2):129-132.
被引量:32
6
刘建新,王晓峰,李拴德,王小亚,张红宾,李迎国,姜克明.
立体定向手术对强迫症患者脑脊液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5):538-538.
被引量:3
7
于涛.
P75^(NTR)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0,21(6):241-245.
8
伦学庆,张延庆,章翔,张剑宁,张军臣.
实验性帕金森病黑质及纹状体DA及P物质含量变化及其意义[J]
.济宁医学院学报,2001,24(2):21-23.
9
姚雪峰,赵洪洋.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海马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研究[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9,25(5):534-537.
被引量:4
10
李庆有,张瑞珠,薛蓉,程焱,江德华.
缺血状态大鼠纹状体-黑质通路P物质的变化[J]
.中华医学杂志,1997,77(6):466-466.
被引量:1
河南中医
2013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