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宋明理学对金元明清医学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宋明理学是继承发扬易道儒释文化的结晶。宋明理学形成后,其学术研究态度、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成果对中医学理论思想及其临床实践的演化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故对这一文化现象作一比较系统的阐述总结。
作者
谭春雨
机构地区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81-1382,1393,共3页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宋明理学
金元明清
医学流派
学术思想
分类号
R222.1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7
1
蒋天枢.陈寅恪先生文集(第2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45.
2
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M].刘衡如,刘山永校注.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223.
3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刘衡如,刘山永校注.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1.
4
明·孙一奎撰.医旨绪余[M].韩学杰,张印生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5.
5
明·赵献可著.医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77.
6
明·李中梓辑注.胡晓峰整理.内经知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7
孟庆云.
宋明理学对中医学理论的影响[J]
.中华医史杂志,2002,32(3):131-134.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王应麟.困学纪闻(卷8)经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774.
2
永Rong.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子部儒家类.正学偶见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365.
3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2..
4
张子和 杨建宇.儒门事亲注.儒门事亲.卷9.九记九门.谤三法[M].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259.
5
程颢 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粹言[M].北京:中华书局,1986.1187.
6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医家类[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9.523.
7
阮元.十三经注疏.周易正议.系辞上(影印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0.82.
8
刘完素.河间医集.保命集.病机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08.
9
张元素 吴风全 等.藏府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三焦部[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109.
10
朱丹溪.格致余论.吃逆论.金元四大家名著集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701.
共引文献
18
1
孟庆云.
论“医者意也”[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4):191-192.
被引量:13
2
苟洪静,刘鹏,步瑞兰.
从《医门棒喝》看宋明理学对章楠的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6):28-30.
被引量:1
3
赵慧仁,刘公望.
中医治则探讨[J]
.天津中医药,2007,24(2):164-166.
被引量:5
4
范家伟.
宋代医学发展的外缘因素——评郭志松《中医药的演变:宋代(960—1200年)》[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0,31(3):328-336.
5
史桂荣.
“天人合一”思想演变与“天人相应”理论发展关系初探[J]
.亚太传统医药,2011,7(2):7-8.
6
刘锋,陈钢.
论《黄帝内经》之“虚邪”[J]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193-194.
被引量:4
7
王雅楠.
《灵枢·客邪》半夏秫米汤新解[J]
.四川中医,2013,31(10):24-26.
被引量:4
8
胡方林,刘仙菊,蔡莹,李花,黄安华,危玲.
《中医各家学说》在培养中医专业学生中医思维方式中的重要性[J]
.西北医学教育,2014,22(5):851-853.
被引量:2
9
庞铁良.
论陈无择七情理论的由来[J]
.中医学报,2015,30(12):1761-1763.
被引量:7
10
李宝金,黄龙祥.
窦汉卿针灸理论与儒家理学关系初探[J]
.中国针灸,2018,38(2):203-207.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44
1
李宝金,李桃花,刘清国.
窦汉卿传人再考[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4):85-86.
被引量:1
2
刘正刚,郭文宇.
明代地方医学的教育功能——以广东为例[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157-161.
被引量:15
3
曲清文.
齐鲁文化的思想核心对中医特色形成的影响[J]
.中医药文化,2007,2(1):44-47.
被引量:5
4
蒙培元.
朱熹关于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理一分殊说”[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3):16-26.
被引量:17
5
尚力.
理学动静观对金元医家的学术影响[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1):66-67.
被引量:4
6
赵颖,王振国.
古代文化意识形态对中医学术流派形成的影响[J]
.河南中医,2009,29(6):528-529.
被引量:14
7
王民生.
论李杲的哲学思想[J]
.河北中医,1987,9(F10):6-8.
被引量:1
8
邢省虎.
扁鹊考辨及扁鹊对针灸学贡献的探讨[J]
.陕西中医,2009,30(8):1034-1035.
被引量:7
9
刘佳.
外部因素对宋金元时代中西医学影响比较[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28(6):1-4.
被引量:1
10
李春颖,高俊虹,逯波.
李东垣清暑益气汤临证举隅[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5):431-43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李宝金,黄龙祥.
窦汉卿针灸理论与儒家理学关系初探[J]
.中国针灸,2018,38(2):203-207.
被引量:8
2
李宇欣,朱惠鉴,张晓轩,杨志敏,李芳.
金元四大家论治暑病特色[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4):630-632.
被引量:4
3
官宏,张学成,贾红玲,张永臣.
明清齐鲁针灸发展特点及背景探究[J]
.山东中医杂志,2024,43(2):211-216.
4
崔轶凡,王庆国.
论宋明理学“理一分殊”对张介宾辨证观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9):1189-119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莫曦雅.
基于《针经指南》探析窦汉卿针法特点[J]
.环球中医药,2019,12(4):558-561.
被引量:2
2
李宝金.
窦汉卿针灸学术思想研究概况[J]
.针刺研究,2019,44(7):525-532.
被引量:8
3
李宝金,李桃花.
金元医家窦汉卿与道家关系探讨[J]
.中国针灸,2020,40(2):221-225.
4
李宝金,李桃花.
《窦太师针经》经外奇穴的整理方法、体例及价值[J]
.中国针灸,2020,40(10):1143-1148.
被引量:1
5
毛凯荣,崔轶凡,田岳凤,支博远.
金末元初理学北传对窦汉卿针灸学术思想的影响[J]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2(2):94-96.
6
郑薇薇,吴佳欣,刘小发.
浊毒理论与金元四大家学术思想关联探析[J]
.河北中医,2021,43(2):333-336.
被引量:4
7
王锐卿,贾春生.
窦汉卿针灸学术成就钩玄[J]
.针刺研究,2021,46(5):426-430.
被引量:3
8
邢潇,齐丛会,袁世伟,崔林华.
浅析窦汉卿针灸理论中的时间因素[J]
.上海针灸杂志,2021,40(7):882-885.
被引量:3
9
王文儒,付中学,麻柔,唐旭东.
麻柔教授基于五运六气对血液病病机的思考[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7):1300-1303.
被引量:1
10
李志更,陈小蓉,刘理想.
2020—2021年度中医历代名家病证治法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11):1740-1746.
1
范景田,常存库.
宋明理学对中医基本理论的影响[J]
.中医药学报,1989,17(4):12-15.
被引量:1
2
李嘉,徐恒泽.
金元明清针灸歌赋述要[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6):359-360.
被引量:3
3
李丕洋.
略论儒家宋明理学所包涵的气功精蕴[J]
.中国气功科学,1996,3(3):33-34.
4
王宇.
"老便秘"分享调理心得[J]
.特别健康,2016,0(8):30-31.
5
孟庆云.
宋明理学对中医学理论的影响[J]
.中华医史杂志,2002,32(3):131-134.
被引量:17
6
陈秀芳.
金元明清医家辨治燥证思想探析[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7):839-841.
被引量:2
7
罗桂青,李磊.
易道与医道刍议[J]
.国医论坛,2013,28(2):49-50.
8
尚力.
理学对张介宾“阴阳一体”思想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3(5):17-18.
被引量:1
9
赵鸿君.
论宋明理学对金元时期医学流派形成与创新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2):98-100.
10
和中浚.
明清时期辨证重于用药思想和辨证纲领的形成[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6):26-28.
被引量:3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