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草木有本心——张九龄《感遇》二首的别致之处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草木在古代诗歌中是常见意象。在古代农耕社会中,人们与植物相依相伴,对植物深有感情,不但在文学作品中描写出它们最美的一面,还会赋予它们拟人的特征。《诗经》、《楚辞》中的一些植物,甚至具有辅助道德判断的作用。比如屈原笔下,“香草”是比喻君子的,“臭木”是比喻谗佞小人的,即所谓“香草美人,以譬君子;恶禽臭物,以比谗佞”。当草木被附加了人的主观道德判断,也就无意划分出了不同的道德类型。
作者 蔡丹君
出处 《文史知识》 2014年第1期45-49,共5页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