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提到张悦然,人们自然会想到韩寒、郭敬明等“80后”的“三剑客”,或日“三个代表”。在这个三个人中,人们通常认为张悦然走的是一条比较内敛、比较沉稳的路线。这或许也是一条跟所谓传统挨得更近一点的路线。张悦然之所以会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这样的印象,也许是因为她既没有韩寒那样强烈的反叛意识,和极端的反传统倾向,又不像郭敬明那样,走一条追逐时尚的路线,热衷于制造各种各样的青春偶像,而是在两者之间折衷而用:既不想受传统束缚,又自知告别过去之难;既追求一种新的创作理念,又唯恐变成个人的一厢情愿。她在自述中说,“怎么样处理‘自我的表达’和‘故事’的关系”,使两者之间达成一种“平衡”,就是一个证明。这样的选择,说哲学一点,是对人的能动与受动的关系,有深切的知解,说具体一点,也是基于一种实际的考虑,即她所说的中国文学的历史与现状。张悦然的这个选择,无疑与她对“80后”一代的整体认识有关。
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63,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