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现实与虚无: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演变之路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早期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对自由女权主义不承认非性别形式的其他类型压迫、女性受压迫的根源以及从狭隘的白人女性视角理解女性压迫进行了批判;对激进主义女权主义忽视阶级因素、从争取女性合法地位走向"男人是敌人"的极端观点进行了批判。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以阶级分析及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和激进主义女权主义的批判触及了女性受压迫的根源,但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宏大叙事并没有彻底解决女性受压迫的现实,其批判的视角从现实走向了虚无;后期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受到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等后学的影响发生了后现代主义转向,以"学院式"的批判风格逐渐脱离女性解放的根源,走向了"虚无"的"语言游戏"。
作者 李晓培
出处 《社科纵横》 2013年第12期108-112,共5页 Social Sciences Review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7

  • 1曾枝盛.“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J].学术研究,2004(7):53-57. 被引量:22
  • 2李晓光.从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西方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转型[J].思想战线,2005,31(2):9-12. 被引量:8
  • 3[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 艾晓明译.女性主义思潮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4[美]约瑟芬·多诺万 赵育春译.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传统[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 5[英]索菲亚·孚卡 王丽译.后女权主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 6[英]约翰·麦克因斯 黄菡 周丽华译.男性的终结[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 7Edited by Michele Barrette and Ann Phillips. Destabilizing Theory-Contemporary Feminist Debates Introduction [C]. California: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 8索菲亚·孚卡.后女权主义[M].王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 9詹托尔·墨菲.政治的回归[M].臧佩洪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85;87.
  • 10伊丽莎白·赖特.拉康与后女性主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共引文献34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