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颠覆抑或超越——2004年中国文学经典“解毒”思潮回顾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04年前后文学界有过一次规模不大、力主为中国文学经典“解毒”的思潮。在这个思潮中,人们普遍以现代的视角,对经典文学作品中一些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所谓集中在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病灶和经典文学的毒素”——进行了批评和分析,认为这些“毒素”是造成今日国人精神问题的主要原因。“解毒”思潮引发了人们对文学“经典”概念和创新机制的再探讨。
作者
刘永明
机构地区
中国艺术研究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3年第11期45-47,共3页
Aesthetics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文学经典
思潮
经典文学作品
思想观念
社会发展
文化传统
精神问题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王学泰;李新宇.《《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批判》[M]{H}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2
十年砍柴.闲看水浒——宇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M]{H}北京:同心出版社,20041.
3
张荣翼.
文学经典机制的失落与后文学经典机制的崛起[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44-51.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17
1
刘欢.
当代中国去经典化文学机制的成因与反思[J]
.华中学术,2019(3):20-29.
2
郁玉英.
透视当前关于文学经典的理论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6):150-153.
被引量:3
3
李松.
走向后经典批评——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趋向的考察[J]
.理论月刊,2005(6):131-133.
被引量:2
4
王洁群,季水河.
公共性与文学经典的生存[J]
.中国文学研究,2007(2):15-18.
被引量:2
5
杨兴玉.
经典危言与文学价值的迷失[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1):47-50.
6
王坤,蓝国桥.
经典与文艺学学科生机的反思[J]
.学术研究,2008(3):151-155.
被引量:2
7
张荣翼.
走向后经典形态的文学批评[J]
.社会科学,2008(11):136-142.
8
程晶晶.
大学人文教育与经典阅读[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1(4):97-100.
被引量:5
9
马粉英,马兆华.
关于网络时代外国文学经典教学的思考[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13(2):43-45.
被引量:1
10
李蕊芹.
近二十年文学经典化研究述评[J]
.文艺评论,2012(6):36-3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
1
葛中俊.
厄普敦·辛克莱对中国左翼文学的影响[J]
.中国比较文学,1994(1):196-209.
被引量:9
2
白刚.
论近代尚力思想与现代尚力精神[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5):79-83.
被引量:2
3
王烨.
20年代革命小说叙事成规的探寻与运用[J]
.中国文学研究,2008(4):48-51.
被引量:1
4
朱晓进.
五四文学传统与三十年代文学转型[J]
.中国社会科学,2009(6):171-184.
被引量:10
5
张鹏.
解体与重建——论中国现代版画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变迁[J]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9(3):40-41.
被引量:1
6
胡传吉.
“力”之文学变道[J]
.小说评论,2010(1):57-61.
被引量:2
7
王智慧.
论“革命文学”的艺术性追求[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1):263-266.
被引量:1
8
刘畅.
谢·维·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创作中作为美学范畴的“力”[J]
.音乐创作,2013(12):174-17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刘永明.
中国左翼文艺“力的艺术”观念考察[J]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2,13(2):52-61.
1
宁新昌.
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精神信仰[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3):51-56.
2
王春顺.
如何拉近学生与文言文本的距离[J]
.新天地(开拓教育新天地),2011(9):94-94.
3
胡凌虹.
赵旭东:上海城市居民的精神问题[J]
.上海采风,2009(6):50-51.
4
怡然.
文化生态也要环保[J]
.新闻世界,2007(1):47-47.
5
王庆环,李玉兰.
时代呼唤有灵魂的大学[J]
.成才之路,2009(32).
6
杜浩.
做发现文化病灶的医生[J]
.炎黄纵横,2011(4):64-64.
7
贺剑英,王强.
经典作品呼唤经典教师[J]
.中学语文教与学(下半月初中读本),2009(9):15-16.
8
贺剑英,王强.
经典作品呼唤经典教师[J]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09(4):14-15.
9
阎嘉.
如何理解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性:以霍加特《识字的用途》为例[J]
.文艺理论研究,2015(2):154-162.
10
尼古拉.帕夫洛维奇.里亚勃钦科,杨振福.
对文化学的新理解[J]
.文化学刊,2011(1):48-52.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3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