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及教育策略研究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有效管理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使其发挥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问卷调查,小学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班级非正式群体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低年级具有随意性、趋同性和功利性;中年级具有双重性、排外性和认同性:高年级具有多样性、互补性和向心性。针对这些特点,相应的教育策略为:低年级要勤于表扬,利用趋同性.给学生正确评价;中年级要分组开展竞赛,适时进行干预,善于搭建平台;高年级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体教育,进行帮扶,树立教师威信。
作者
宋艳
机构地区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出处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13年第10期32-35,共4页
Jiangsu Education
关键词
小学班级
非正式群体
特点
教育策略
分类号
G62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6
1
[美]阿妮塔·伍德沃克;陈红兵;张春莉.教育心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96-99.
2
安君富;陈成.班级集体的建设(下)[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146.
3
冯维.小学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7-149.
4
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3.
5
宋秋前.现代班级教育与管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102-110.
6
邓祖丽颖.初中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建设影响的实践探索[Z].
同被引文献
35
1
姚本先.
论中小学学生非正式群体功能与教育管理[J]
.中国教育学刊,1992(5):56-58.
被引量:6
2
高春方,蒋娴.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与德育[J]
.中国教育学刊,1991(4):42-43.
被引量:2
3
毛伟雄.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问题[J]
.教育学术月刊,1988(3):14-17.
被引量:3
4
黄承志.
浅析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及教育[J]
.中小学教师培训,1998(C1):52-53.
被引量:3
5
刘金广.
试谈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后进型非正式群体教育的策略[J]
.当代教育科学,1992(3):22-24.
被引量:1
6
李灵莉.
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管理沟通[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1(4):25-27.
被引量:17
7
李明蔚.
中小学学生非正式群体现象透视及教育对策研究[J]
.文教资料,2010(7):132-134.
被引量:1
8
张丽娜.
非正式群体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及引导[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3):37-38.
被引量:5
9
陈平.
构建学习文化,控制教师消极型“非正式群体”[J]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0(12):57-58.
被引量:2
10
罗大珍,吕京.
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引导[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1(7):13-1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8
1
于颖.
小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及其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J]
.基础教育研究,2017,0(1):71-72.
被引量:2
2
唐秀莉.
小学高段非正式学生群体的教育策略研究[J]
.才智,2017,0(34):78-79.
被引量:2
3
李晨阳.
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综述[J]
.科教导刊,2019,0(18):188-189.
被引量:3
4
史玉婷.
小学生非正式群体与校园欺凌现象的关系[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17):66-69.
5
张璐.
论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及其优化策略[J]
.教育视界,2022(19):35-38.
6
刘畅.
互联网时代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研究——以学生“小圈子”的管理研究为例[J]
.教育文汇,2022(11):28-31.
7
高娜,韩晓越,张冰冰,姜德君.
浅析小学高年级非正式群体的特征[J]
.考试周刊,2019,0(29):1-1.
8
谢红雨,肖荷.
校园欺凌背景下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类型、成因、影响及引导[J]
.教育进展,2022,12(8):2695-2703.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李晨阳.
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综述[J]
.科教导刊,2019,0(18):188-189.
被引量:3
2
邹佳星.
校园非正式足球组织特征及培育研究——以南昌市第十九中学为例[J]
.灌篮,2020(8):110-113.
3
黄凤梅.
加强非正式群体管理,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J]
.教育界,2021(15):2-3.
4
张榆娇.
中职学校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及管理[J]
.教师,2022(6):9-11.
5
高娜,韩晓越,张冰冰,姜德君.
浅析小学高年级非正式群体的特征[J]
.考试周刊,2019,0(29):1-1.
1
赵长录.
期望效应与青年教师培养[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4).
2
赵敏.
班级“非正式群体”成因与引导[J]
.小学科学,2012(7):119-119.
3
黄锐.
浅议转化班级非正式群体的有效途径[J]
.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17(2):65-65.
4
曹广勇.
浅谈处理班级非正式群体的有效策略[J]
.新课程(中学),2010(12):125-126.
5
骆增翼.
有效管理班级非正式群体[J]
.班主任之友(中学版)(上半月),2010(1):13-14.
被引量:1
6
禇瑾瑜.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
.考试周刊,2010(30):217-218.
7
陈俊忠.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初探[J]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4(9):74-74.
8
陈丽英.
建构快乐课堂实施职院高效体育的研究[J]
.成才之路,2016,0(19):56-56.
9
曾荣新,孙建,曲惠成.
非主课堂教育系统的向心性连环结构及其特征[J]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3,16(6):79-81.
10
张欣.
在高处立 着平处坐 往阔处行——数字化学习行与思[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0(1):81-83.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13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