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沙漠化、风沙化和沙化概念之我见
被引量:7
出处
《科技术语研究》
2000年第4期22-23,共2页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rms Journal
同被引文献184
-
1张殿发,王世杰,李瑞玲.诌议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制约机制[J].中国沙漠,2001,21(z1):1-5. 被引量:8
-
2曹克.人类的活动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学海,2001(4):119-122. 被引量:4
-
3刘苑秋.亚热带红壤区生态退化及生态恢复研究综述[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z1):53-58. 被引量:11
-
4姚发业,岳钦艳,刘文英.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S1):91-92. 被引量:7
-
5方修琦.论人地关系的主要特征[J].人文地理,1999,14(2):24-26. 被引量:14
-
6文英.人类活动强度定量评价方法的初步探讨[J].科学与社会,1998(4):56-61. 被引量:60
-
7周俗,唐川江,张新跃.四川省草原生态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J].草业科学,2004,21(12):28-32. 被引量:30
-
8王乃昂,颉耀文,薛祥燕.近2000年来人类活动对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17(3):12-19. 被引量:22
-
9樊自立,马映军.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利用与生态平衡及土地沙漠化[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17(3):27-31. 被引量:25
-
10何毓蓉,黄成敏.四川紫色土退化及其防治[J].山地研究,1993,11(4):209-215.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7
-
1金远亮,彭华,闫罗彬,项跃武,王翔宇.中国南方湿润区“荒漠化”问题讨论[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6):772-780. 被引量:7
-
2杨新兴.Desertification中译的探讨[J].中国科技术语,2008,10(6):40-42.
-
3包庆德,富岳华.中外学界荒漠化概念与类型研究述评[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5):29-35. 被引量:2
-
4肖冰雪,杨满业,陈琴,余芳玲,郑群英,文斌,傅祥超,范康.川西北高寒草地5种牧草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关系研究[J].草业与畜牧,2013(4):1-5. 被引量:3
-
5杨新兴.“荒漠化”一词用法不妥[J].前沿科学,2017,11(4):63-67.
-
6田亚平.荒漠化概念中的“度”[J].中国沙漠,2003,23(6):709-713. 被引量:9
-
7李香云,王立新,章予舒,张红旗.西北干旱区土地荒漠化中人类活动作用及其指标选择[J].地理科学,2004,24(1):68-75. 被引量:53
二级引证文献74
-
1李香云,杨君,王立新.干旱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驱动作用分析——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J].资源科学,2004,26(5):30-37. 被引量:21
-
2信忠保,谢志仁,王文.宁夏降水变化及其与ENSO事件的关系[J].地理科学,2005,25(1):49-55. 被引量:36
-
3王金叶,马永俊,江泽平.甘肃省张掖市土地荒漠化发展动态及成因探析[J].中国沙漠,2005,25(3):427-432. 被引量:15
-
4何葵,谢远云,张丽娟,周嘉,康春国.哈尔滨2002年3月20日沙尘暴沉降物的粒度特征及其意义[J].地理科学,2005,25(5):597-600. 被引量:12
-
5罗晓云,王萍.GIS与RS在荒漠化调查评价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5,17(12):286-287.
-
6李阳兵,姜丽,白晓永.亚热带喀斯特石漠化土地退化特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3):395-399. 被引量:18
-
7张克锋,李宪文,张定祥,彭晋福,陈健,宇振荣.中国土地资源退化时空变化分析[J].环境科学,2006,27(6):1244-1251. 被引量:17
-
8朱丽.关于荒漠化问题的几点想法[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7,19(1):74-76.
-
9刘新春.关于荒漠化研究几个问题的探讨[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1):27-31. 被引量:5
-
10宁静,张树文,王蕾,匡文慧.资源型城镇土地退化时空特征分析——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J].资源科学,2007,29(4):77-84. 被引量:5
-
1王礼先,周金星.关于荒漠化、沙漠化、风沙化和沙化的概念[J].科技术语研究,2000,2(4):23-23. 被引量:10
-
2何东宁,赵鸿斌,张登山,年奎,王彬.青海湖盆地沙地特征及风沙化趋势[J].地理科学,1993,13(4):382-388. 被引量:21
-
3董玉祥.“荒漠化”与“沙漠化”[J].科技术语研究,2000,2(4):18-21. 被引量:29
-
4王为君.夏津县风沙化土地侵蚀及防治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1995(8):21-22. 被引量:1
-
5金炯,董光荣,邵立业,刘玉璋,申建友.西藏土地风沙化问题的研究[J].地理研究,1994,13(1):60-69. 被引量:26
-
6荔克让,张华,周玉麟.豫北沙岗地萱草种植试验[J].中国沙漠,2000,20(S2):61-63. 被引量:1
-
7何绍芬.荒漠化、沙漠化定义的内涵、外延及在我国的实质内容[J].内蒙古林业科技,1997,23(1):15-18. 被引量:9
-
8潘云唐.“音义双译”趣例(一)[J].科技术语研究,2005,7(4):54-54.
-
9杨泰运.山东黄泛平原风沙化土地的开发与“中低产田”的改造[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2(1):21-24.
-
10张小由.山东禹城沙河洼风沙化土地的综合整治[J].中国沙漠,1993,13(4):63-67.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