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民事诉讼法》下调解制度运行的再思考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民事诉讼法》的修订中确认了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同时明确了先行调解和庭前调解制度,但没有明确规定委托调解和协助调解,也没有修改现有的诉讼调解制度。新民诉法适用后,应继续完善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操作规则;在总结各地法院委托调解试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法院附设调解提高委托调解适用的频率和效率,建立全国统一的委托调解制度;诉讼调解也应建立调审法官分离的制度。最终在权衡自愿与诚实信用、公正与效率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系统性的调解与诉讼衔接机制,完善调解制度的具体运行。
作者
吴仝美子
机构地区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76-78,共3页
Journal of Chang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
司法确认
衔接机制
先行调解
委托调解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8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朱腾飞.
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研究[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26(3):65-70.
被引量:1
2
吕娜娜.
我国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评析[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6(4):93-96.
被引量:4
3
徐昕.迈向社会和谐的纠纷解决[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
4
杨磊;曹炎.定西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协议诉前司法确认机制调研报告[A]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5
刘辉,姜昕.
诉调对接中的司法确认制度解析[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6):110-112.
被引量:9
6
刘加良.
委托调解原论[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5):67-72.
被引量:8
7
李浩.
委托调解若干问题研究--对四个基层人民法院委托调解的初步考察[J]
.法商研究,2008,25(1):133-140.
被引量:52
8
王婷,傅昌强.
对我国委托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29(6):70-75.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38
1
乔钢梁.
美国联邦法院的调解与仲裁制度[J]
.法学杂志,1995,16(1):41-42.
被引量:2
2
范愉.
社会转型中的人民调解制度——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调解组织改革的经验为视点[J]
.中国司法,2004(10):55-62.
被引量:98
3
赵钢,王杏飞.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新发展——对《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初步解读[J]
.法学评论,2005,23(6):59-70.
被引量:34
4
何鸣主编.人民调解理论与实务[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107.
5
陶然.从两岸法院调解制度之比较看法院调解与法院附设调解.台湾法研究,2006,(1).
6
娄银生,陈志明.太阳照在秦淮河上--南京鼓楼法院协助调解和委托调解工作调查报告[N].人民法院报,2005-12-13(12).
7
石川明,桅村太市.注释民事调解法[M].东京:青林书院,1993.597.
8
于红艳编译.美国联邦法院如何使用ADR(下)[N].人民法院报,2004-04-28(5).
9
台湾民事诉讼法[EB/OL].[2005-11-02].http://www.5ltrans.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479.
10
《日本民事调停法》第5条、第16条.白绿铉编译.《日本新民事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97页,199页.
共引文献
66
1
吴英姿.
论“确权型”案件的正当程序——略式程序的法理与规则[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3,29(2):136-156.
被引量:15
2
王亚新.
诉调对接和对调解协议的司法审查[J]
.法律适用,2010(6):34-37.
被引量:35
3
刘金清.
对委托调解制度功能定位的思考——由高密市法院委托调解做法引发的启示[J]
.消费导刊,2008,0(22):135-135.
被引量:2
4
许少波.
论先行调解协议的效力[J]
.江苏社会科学,2014(6):78-84.
被引量:7
5
熊先舸.
我国法院委托调解制度的实施构想[J]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1):39-41.
6
李浩.
法院协助调解机制研究[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27(4):62-70.
被引量:18
7
徐胜萍.
民事纠纷解决的第三领域——法院委托调解[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3-16.
被引量:9
8
李仕春,彭小龙.
“法院—社会调解”模式的基础与制度建构——以河南省调解年活动为中心的考察[J]
.河南社会科学,2010,18(1):5-10.
被引量:8
9
李康.
从马锡五审判方式看当代法院调解制度[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16-117.
10
唐东楚,何文燕.
论法院委托调解[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5):79-87.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9
1
吴小英.
论医患纠纷诉讼应当着重调解[J]
.医学与哲学(A),2007,28(9):38-39.
被引量:6
2
旷凌云.
关于委托调解的适用范围之探讨[J]
.河北法学,2011,29(10):162-165.
被引量:5
3
万里涛.
运用人民调解机制化解医患纠纷若干问题探讨[J]
.中国卫生资源,2013,16(1):55-58.
被引量:1
4
马文建.
对现行医疗损害鉴定方式进行改革的探讨[J]
.医学与哲学(A),2013,34(2):68-69.
被引量:16
5
马文建.
浅析深圳市处理医患纠纷的新模式——仲裁[J]
.中国卫生法制,2013,21(4):44-46.
被引量:11
6
蔡泳曦.
民事案件“调解优先”政策再思考——以新《民事诉讼法》先行调解制度为视角[J]
.现代法学,2013,35(5):134-141.
被引量:12
7
马文建.
当前医疗损害鉴定“二元化”模式的对策讨论[J]
.中国卫生法制,2014,22(2):52-54.
被引量:4
8
吴英旗.
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与诉讼的有效衔接[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7):520-521.
被引量:9
9
艾尔肯.
论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的制度优势[J]
.医学与法学,2014,6(5):5-12.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2
1
马文建.
法院审理医患纠纷应利用好医调委平台贯彻调解优先的原则[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1):13-16.
2
马赫.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变迁及其新发展[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4(10Z):278-278.
1
曹建明.
深入学习贯彻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 切实履行好民事行政检察监督职责[J]
.人民检察,2012(19):1-1.
被引量:4
2
韩萌.
法院委托调解制度的完善[J]
.法律适用,2012(7):120-120.
被引量:2
3
李潇.
“大调解”视野下法院调解制度的构建[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20):55-55.
4
孙平远.
论民事诉讼中庭前调解制度的完善[J]
.同行,2016,0(6):125-125.
5
郭志远.
刑事调解初探[J]
.中国律师,2007(2):76-78.
被引量:1
6
刘显鹏.
法院调解适用范围探析[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4):67-70.
被引量:1
7
王伟,梁山林.
试论重构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J]
.中外企业家,2009(2X):170-171.
8
吕雅君,刘静.
多次上访未果诉至法院区长协助调解信访案件[J]
.公民与法(审判版),2011(7):61-61.
9
扬帆,流云.
开拓进取中的金州区人民法院——访大连市金州区人民法院院长张强[J]
.中国质量万里行,2003(1):62-63.
10
唐树源.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庭前调解制度的落实——兼谈对民诉司法解释修订的思考[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2):66-69.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