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美国总统竞选辩论中的概念隐喻——以奥巴马为例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几年来,美国总统竞选辩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美国总统竞选辩论具有公开性,因此,竞选的结果及竞选手段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以奥巴马与麦凯恩和奥巴马与罗姆尼两届六次美国总统竞选辩论为语料,解析奥巴马在辩论话语中使用的概念隐喻,从而找出概念隐喻在美国总统竞选辩论中的功能。
作者
赵红路
郭聪
遇东
机构地区
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汽车产业开发区办事处
出处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17-119,共3页
Journal of Chang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关键词
美国总统竞选辩论
奥巴马
概念隐喻
分类号
D771.22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5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6
1
彭磊芳,周启强.
论奥巴马就职演说辞中的概念隐喻[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2):112-115.
被引量:6
2
胡壮麟.
语言·认知·隐喻[J]
.现代外语,1997,20(4).
被引量:346
3
Black,M.Models and Metaphors[M].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2.
4
Fauconnier Gilles,Turner Mark.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Basic Books,2003.
5
Lakoff George,Johnson Mark.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1980.
6
Richards,I.A.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二级参考文献
8
1
Mio Jeeffry, Albert N, Katz. Metaphor: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M].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s Publishers, 1996.
2
Stone D A. Policy paradox and political reason[ M].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1988.
3
Miller E F. Metaphor and political knowledge [ J ].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979,73 : 155 - 170.
4
Aristotle. Rhetoric and Poetics [ M ]. New York: The Modem Library, 1954.
5
Qulntillian. The Institutio Oratoria (Translated by H. E. Butler ) [ M ]. Cambridge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6
Richards I A. The Philospohy of Rhetoric [ M ]. NewYorknad London: Oxofrd University Press, 1936.
7
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8
刘正光.
隐喻映射的本质特征[J]
.外语学刊,2003(3):8-14.
被引量:62
共引文献
350
1
韦亮节.
由熟语看壮族稻作综合体[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1,42(6):38-44.
被引量:2
2
刘明欣.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诗经》隐喻英译探索[J]
.现代英语,2020(20):79-81.
3
潘海会,窦钰婷.
文化创意视角下姓名隐喻及翻译研究[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67-70.
被引量:1
4
李泽芳.
诗歌中的概念隐喻翻译探析——以《乡愁》四个英译本为例[J]
.译苑新谭,2019(1):127-133.
5
徐宜良.
隐喻、认知与文化[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96-98.
被引量:6
6
许焕荣.
浅析思维隐喻性的特点[J]
.科技资讯,2005,3(25):90-92.
被引量:2
7
田学军.
隐喻外显功能研究[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1):133-140.
8
郑小燕.
浅论语法隐喻[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S1).
被引量:1
9
曾利红.
一词多义现象的隐喻根源及其应用[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S1):13-14.
被引量:1
10
文爱军.
英汉隐喻的共性与差异[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18(1):60-6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1
1
张德禄.
论话语基调的范围及体现[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0(1):10-16.
被引量:62
2
王振华.
“硬新闻”的态度研究——“评价系统”应用研究之二[J]
.外语教学,2004,25(5):31-36.
被引量:197
3
王振华.
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
.外国语,2001,24(6):13-20.
被引量:1048
4
陈晓燕.
英汉社论语篇态度资源对比分析[J]
.外国语,2007,30(3):39-46.
被引量:73
5
王振华,马玉蕾.
评价理论:魅力与困惑[J]
.外语教学,2007,28(6):19-23.
被引量:183
6
朱永生.
概念意义中的隐性评价[J]
.外语教学,2009,30(4):1-5.
被引量:90
7
高艳梅.
美国总统竞选电视辩论的修辞分析[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30(5):134-135.
被引量:4
8
刘世铸,张征.
评判的结构潜势与语义构型[J]
.中国外语,2011,8(1):22-27.
被引量:18
9
董世荣.
论竞选辩论中介入资源的人际意义——以美国总统竞选为例[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3):77-81.
被引量:3
10
刘纯.
评价理论下对胡锦涛主席访美新闻的话语分析[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6):94-9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李晓雪,黄滔.
特朗普与希拉里总统竞选电视辩论中介入资源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J]
.语言教育,2018,0(1):45-51.
被引量:5
2
李晓雪,黄滔,宋媛媛.
英文阅读政治语篇中介入资源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以特朗普与希拉里总统竞选电视辩论为例[J]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6(1):78-84.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朱雍华,朱雷.
评价理论视野下英美政治新闻人际功能探略——以《华盛顿邮报》和《卫报》的华为事件报道为例[J]
.衡水学院学报,2021,23(5):83-88.
2
刘承宇,赵常友.
监狱话语中的介入系统及其教育改造效能研究[J]
.外语教学,2023,44(2):30-36.
被引量:1
3
王婕.
情景语境理论下政治演讲中的辩论话语研究[J]
.外语教育,2018,0(1):103-114.
4
刘莉莉.
态度意义的多模态建构——以2016美国总统电视辩论为例[J]
.现代语言学,2023,11(7):2800-2805.
5
何鹏君.
“成都大运会”外宣新闻语篇的介入性分析[J]
.现代语言学,2023,11(11):5056-5064.
1
孟蔚彦.
电视改变了政治——美国总统竞选辩论[J]
.领导文萃,1997,0(9):42-46.
2
贾小兰.
法律语言中的概念隐喻[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28(4):56-58.
被引量:2
3
徐晓军.
气候外交中的国家身份建构——以美国、欧盟、中国在华沙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的发言为例[J]
.黑河学刊,2015(7):58-59.
被引量:4
4
刘庚,李雅楠.
隐喻政治与政治隐喻——以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推文为例[J]
.怀化学院学报,2013,32(12):45-46.
被引量:1
5
董伟娟,郑珂.
英汉反腐败新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J]
.台州学院学报,2015,37(5):36-40.
6
李丹丹.
从对话主义视角解读习近平的隐喻政治——以在欧洲学院的演讲为例[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5):48-52.
7
唐新华.
竞选总统真相信“完全独立”能源政策?[J]
.世界知识,2012(21):7-7.
被引量:1
8
王巍峰.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概念隐喻之初探[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7):67-68.
9
李兴忠,覃修桂.
法庭语言中概念隐喻的特点[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7(4):63-65.
被引量:2
10
赵桂英,王颖鹏.
概念隐喻的运作机制在法律语言中的使用效力[J]
.社会科学战线,2012(9):274-275.
被引量:2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