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太空》
2000年第6期9-15,共7页
Space International
同被引文献12
-
1刘振兴.中国与欧空局开展科学合作[J].中国航天,1994(8):12-14. 被引量:1
-
2陈志青,沈超,路立,S. McKenna-Lawlor,刘振兴,燕广庆.2004年11月磁暴期间环电流的演化过程--TC-2卫星中性原子成像仪观测结果[J].地球物理学报,2010,53(10):2271-2279. 被引量:3
-
3李瑞雨.罗格·博奈:科学没有国界[J].中国科技奖励,2011(4):48-50. 被引量:1
-
4王绯.双星探太空[J].中国科技月报,2000(5):24-25. 被引量:1
-
5王绯.美丽双星 太空慧眼——双星计划首席科学家刘振兴院士访谈[J].中国科技月报,2001(5):6-11. 被引量:1
-
6刘振兴.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J].地球物理学报,2001,44(4):573-580. 被引量:21
-
7程群,郝丽芳.中欧太空合作分析[J].德国研究,2014(2):4-16. 被引量:4
-
8徐菁.“双星”计划:中欧航天合作的标杆——“双星”项目亲历者访谈录[J].中国航天,2015(10):14-17. 被引量:4
-
9丁兆君,李晓兵.五秩共赢双星璨——濮祖荫教授访谈录[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5,36(4):473-487. 被引量:2
-
10董荣,丁兆君.“581”组与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起步[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7,38(1):66-7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5
-
1李超,钟秀萍,庞红勋.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国际合作管理实践及启示[J].科技导报,2020,38(22):139-148.
-
2陈文静.学术论文副标题适用情况及审改要点举隅[J].科技传播,2021,13(9):31-33.
-
3吴季,王赤,范全林.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实施11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8):1019-1030. 被引量:5
-
4侯增谦,姚玉鹏,董国轩,于晟.打通空间科学发展“最后一公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空间科学回眸与展望[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8):1066-1075. 被引量:3
-
5王赤,宋婷婷,时蓬,范全林.关于中国空间科技现代化发展的初步思考[J].科技导报,2024,42(6):6-15.
-
1“实践”二号卫星[J].世界航空航天博览(A版),2006(9):14-19.
-
2刘振兴.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介[J].空间科学学报,2001,21(3):288-288. 被引量:2
-
3游本凤.鲜为人知的“风暴一号”[J].新民周刊,2016,0(26):19-21.
-
4实言.“实践”系列科学试验卫星[J].国际太空,2006(9):4-4. 被引量:1
-
5刘任君.中国启动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J].中国航天,2001(5):29-29.
-
6双星计划年内首星升空[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3,28(3):51-51.
-
7实践出真知——实践系列科学卫星[J].太空探索,2006(5):24-25.
-
8唐云江.目击“探测一号”卫星发射[J].Newton-科学世界,2004(2):20-21.
-
9王赤,任丽文.日地空间探索之旅——空间物理探测最新进展与展望(下)[J].国际太空,2015(2):82-86. 被引量:1
-
10王赤,任丽文.日地空间探索之旅——空间物理探测最新进展与展望(上)[J].国际太空,2015(1):22-27.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