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零符号与中国艺术的变迁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零符号观念有"作为缺席者替代品的零"和"作为无或作为空的零"两种。前者是西方艺术变迁的主要推动力,导致艺术写实到现代抽象的转变;后者则是中国艺术的渊源,导致了与西方绝然不同的中国国画体系,内含着儒道释的平衡结构,也决定了中国艺术在现代化转型时期的总体变革方向:一是必须引进西方画种进行民族化改造;二是必须将油画与国画这一"作为无或作为空的零"之文化传统进行融合;三是必须与中国现实保持密切的话语关系。
作者 王东 李兵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3年第11期72-76,2,共5页 Modern Chinese
基金 教育部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文学艺术中的零符号研究"[编号:10YJC75104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语图关系理论视野下的现代艺术图像研究"的阶段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9

  • 1倪梁康.零与形而上学——从数学、佛学、道学到现象学的有无之思[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1):1-6. 被引量:8
  • 2[美]罗伯特·卡普兰.《零的历史》,冯振杰,郝以磊,茹季月译.中信出版社,2005年,第5-10页.
  • 3Brian Rotman, Signifying Nothing: The Semiotics of Zero,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p.19, pp.21-22.
  • 4Alfred Hamihon. Barr, Cubism and Abstract Art: painting, sculpture, constructions, photography, architecture, industrial art, theatre, films, posters, typography, IMP.Cambridge & London: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6.p.14.
  • 5[日]柄谷行人.《作为隐喻的建筑》,应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第34-35页.
  • 6[英]爱德华·卢西·史密斯.《西方当代美术》,柴小刚等译,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第2-15页.
  • 7Simon Morley, Writing on the wall: word and image in modem art, London: Thames & Hudson, 2003.p.106.
  • 8Simon Morley, Writing on the wall: wordand image in modem art, London: Thames & Hudson, 2003.p.106-109.
  • 9[美]安娜·莫斯钦卡.《抽象艺术》,黄丽绢译,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9年,第161页.

共引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