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歌剧《白毛女》的生产方式——集体创作的话语民主与《白毛女》叙事的初成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歌剧《白毛女》无疑是延安文艺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国当代文艺的经典之作。关于它的评述和研究一直贯穿于当代历史中,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范式的更新,《白毛女》内部构成的复杂性得到了越来越深刻的解剖:民间话语、知识分子话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等话题相继浮出水面。
作者
孟远
机构地区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21,共6页
关键词
《白毛女》
话语民主
集体创作
生产方式
歌剧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叙事
知识分子话语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3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孟远.
形式的意识形态意义——歌剧《白毛女》的艺术探险历程[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1):122-129.
被引量:3
2
孟远.
六十年来歌剧《白毛女》评价模式的变迁[J]
.河北学刊,2005,25(2):132-139.
被引量:5
3
何火任.
《白毛女》与贺敬之[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2):82-92.
被引量:33
二级参考文献
42
1
何火任.
《白毛女》与贺敬之[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2):82-92.
被引量:33
2
向延生,朱萍.
歌剧《白毛女》在延安的创作与排演(上)──纪念歌剧《白毛女》创演50周年[J]
.人民音乐,1995(8):4-7.
被引量:4
3
惠延虹.《作曲家陈紫访谈录》[J].歌剧艺术研究,1995,(3).
4
张拓 瞿维 张鲁.歌剧《白毛女》是怎样诞生的—关于《白毛女》的通信.歌剧艺术研究,1995,(3).
5
黎辛.喜儿又扎上红头绳[N].文艺报,1995—07—14.
6
.关于《白毛女》[N].解放日报,1945—07—17.
7
.书面座谈·编者案[N].解放日报,1945—07-17.
8
季纯.《白毛女》的时代性[N].解放日报,1945—07—21.
9
茅盾.赞颂《白毛女>[A]..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文学运动·理论编(二)[C].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
10
李希凡.在两条路线尖锐斗争中诞生的艺术明珠[N].光明日报,1967—05—19.
共引文献
38
1
侯业智,李新梅.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贺敬之与鲁艺[J]
.传记文学,2020,0(2):70-80.
2
杨馥宁,王铮,张珺敏,贾靖湉.
基于知识图谱的“延安戏剧”研究进展分析[J]
.知识管理论坛,2023(6):526-539.
3
阎立峰.
“京剧姓京”与“新程式”——对样板戏的深层解读[J]
.戏剧艺术,2004(3):36-43.
被引量:5
4
单元.
《白毛女》:文本隐伏内涵解析[J]
.中国文学研究,2002(3):61-64.
被引量:9
5
安荣银.
“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的新秧歌——“解放了的而且开始集体化了”的新的农民的艺术(上)[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3):18-23.
被引量:3
6
肖向明.
情归革命——从《白毛女》看“革命时代的爱情”书写[J]
.社会科学战线,2005(5):116-119.
被引量:3
7
安荣银.
“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的新秧歌——“解放了的而且开始集体化了”的新的农民的艺术(下)[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4):14-20.
被引量:2
8
黄科安.
文本、主题与意识形态的诉求——谈歌剧《白毛女》如何成为“红色”经典作品[J]
.文艺研究,2006(9):106-115.
被引量:11
9
孟远.
形式的意识形态意义——歌剧《白毛女》的艺术探险历程[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1):122-129.
被引量:3
10
成丽丽.
民间与庙堂共谋下的知识分子写作——《白毛女》文本生成意义探析[J]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7(1):57-6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6
1
孙晓忠.
抗战时期的“集体创作”[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1):138-156.
被引量:14
2
张志强.
党在延安领导的文艺集体创作运动[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6(1):37-43.
被引量:1
3
孟悦.
叙事与历史(上)——孟悦的小说学研究[J]
.文艺争鸣,1990(5):40-48.
被引量:6
4
黄发有.
文学史视野中的第一次文代会[J]
.扬子江(评论),2010(4):26-35.
被引量:3
5
王尧.
“文革”对“五四”及“现代文艺”的叙述与阐释[J]
.当代作家评论,2002(1):61-102.
被引量:25
6
高蔚.
左翼文学:从个人书写群体到集体书写群体[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2):185-187.
被引量:3
7
郭国昌.
集体写作与解放区的文学大众化思潮[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5):56-76.
被引量:10
8
陈伟军.
著书不为稻粱谋——“十七年”稿酬制度的流变与作家的生存方式[J]
.社会科学战线,2006(1):130-133.
被引量:9
9
帅彦.
方向与冲突:赵树理与当代文学规范[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76-80.
被引量:2
10
袁行霈,聂石樵,李炳海.中国文学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7-180.
引证文献
2
1
毛伟东.
整合与断裂:集体写作与当代文学的生产[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4(3):40-46.
2
毛伟东.
建构与消解——革命历史叙事与作家身份转型[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4):43-48.
1
羽之野.
问丫司汤达 到底红黑白:有关歌剧<<白毛女>>的胡思乱想[J]
.四川文学,2000(5):79-80.
2
高旭国.
“红色经典”的三个历史阶段[J]
.社会科学辑刊,2008(2):180-183.
被引量:7
3
杨润身.
漫忆光辉的岁月[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9(3):47-48.
4
于书正.
略论歌剧《白毛女》的时代特征与贡献[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8):209-209.
5
李娜.
底层文学中的空间叙事——底层文学空间结构的内部构成[J]
.红河学院学报,2010,8(3):88-90.
6
人民心上的花朵──电影《白毛女》改编者杨润身谈歌剧《白毛女》[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5(4):11-14.
7
许传海.
经不住推敲的《白毛女》[J]
.杂文月刊,2008,0(9):22-22.
8
何本权.
谈主题的运思[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58-60.
9
薛亚康.
从苏轼赋看其人生哲学的内部构成[J]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8(4):31-34.
被引量:2
10
瞿维.
实践《讲话》的成果 人民智慧的结晶──纪念歌剧《白毛女》诞生50周年[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5(4):4-10.
被引量:2
文艺争鸣
2013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