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间接故意犯罪形态论
被引量:
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间接故意犯罪形态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实际上这是一个纯理论性的问题,如何于实务中解决这个问题,现有刑法规定并未提供令人满意的答案。当我们已知某种故意犯罪成立,那么这种犯罪主观上是否具备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形态呢?答案应当是肯定的。但是,当涉及具体的犯罪时,许多学者却经常忽略了这一点,通常认为这种犯罪是故意犯罪,但只能由间接故意构成。
作者
杜澎
机构地区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
出处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1-38,共8页
The Jurist
关键词
间接故意
犯罪形态
刑法
直接故意
犯罪未遂
分类号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68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32
参考文献
2
1
格兰维尔·威廉斯,周叶谦.
论间接故意[J]
.环球法律评论,1988,10(6):9-14.
被引量:1
2
何通胜,吉罗洪.
试论间接故意犯罪与过于自信过失犯罪的异同[J]
.法学杂志,1989,10(1):30-31.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8
1
谢勇,温建辉.
区分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的最终方案[J]
.河北法学,2007,25(1):38-41.
被引量:13
2
赵立勋,张传伟.
故意类型与必然性认识的关系——兼论明知必然性虽不希望发生而仍让其发生的性质[J]
.山东审判,2001,17(2):56-59.
被引量:1
3
马骏.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界限探析[J]
.财经政法资讯,2011,27(1):27-35.
被引量:1
4
孙道萃.
刑事一体化视野下的以刑制罪问题研究[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11(4):36-41.
被引量:1
5
李卫红,程国栋.
“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共犯问题研究[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2(5):64-68.
6
李永存.
区分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的识别要素[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09(3):33-36.
7
方加亮.
试论刑法中的放任[J]
.天中学刊,2003,18(4):42-44.
被引量:1
8
刘艳红.
间接故意犯罪的认定[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6(6):749-754.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68
1
李兰英.
间接故意概念及其定位的新理念[J]
.法学评论,2004,22(4):63-68.
被引量:7
2
何秉松.
刑法典修订以来若干重要理论问题新探索(下)──《刑法教科书》(2000年版)的新发展[J]
.政法论坛,2000,18(4):27-42.
被引量:12
3
李洁.
从立法目的看犯罪既遂之“遂”的应有内涵[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5(3):56-65.
被引量:9
4
侯国云.
论新刑法典中若干新罪名罪过性质的认定[J]
.法学家,1998(3):53-58.
被引量:5
5
尚明瑞.
犯罪未遂与既遂的区分标准[J]
.法学杂志,1999,20(1):18-19.
被引量:4
6
周玉华,鲜铁可.
论诬告陷害罪[J]
.法商研究,1998,16(4):70-76.
被引量:12
7
侯国云.
对传统犯罪既遂定义的异议[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7,19(3):65-69.
被引量:41
8
林亚刚.
对“明知必然发生而放任发生”的再认识[J]
.法学评论,1995,13(2):72-76.
被引量:6
9
贾宇.
犯罪故意概念的评析与重构[J]
.法学研究,1996,18(4):125-134.
被引量:29
10
王礼仁.
间接故意犯罪未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J]
.法学评论,1991,9(4):82-84.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0
1
许红.
论“非法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罪”的主观方面[J]
.法学家,2002(4):98-102.
2
曾粤兴.
犯罪未遂若干问题研究[J]
.金陵法律评论,2002(2):80-90.
被引量:10
3
李兰英.
探问“意欲”为何——对故意概念中希望和放任的新诠释[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5,23(5):49-54.
被引量:4
4
纵莉.
试析间接故意犯罪的构成要素[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0(4):73-75.
5
王侠.
对我国传统罪过形式的重构[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5):83-87.
被引量:1
6
陈烨.
区分故意类型定罪问题之我见[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2):28-37.
被引量:3
7
李森.
反思间接故意犯罪的存在范围[J]
.政治与法律,2014(4):104-116.
被引量:5
8
顾永云,朱晓晴.
浅谈间接故意犯罪未遂否定论[J]
.镇江高专学报,2017,30(1):68-72.
9
余丽,陈志军.
对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J]
.公安学研究,2020,3(4):96-122.
被引量:9
10
王植尧.
间接故意疑难问题再探[J]
.西部学刊,2021(15):68-71.
二级引证文献
32
1
刘世友,刘鹏.
公共交通范畴安全责任事故的刑法判断与制裁[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3(17):30-32.
2
曾粤兴.
犯罪未遂比较研究[J]
.法学家,2002(4):32-41.
被引量:10
3
温建辉.
将情感因素纳入罪过理论的探索[J]
.社会科学家,2007,22(5):100-103.
被引量:6
4
谢勇,温建辉.
从罪过情感看理论与实践的脱节[J]
.河北法学,2007,25(11):70-74.
被引量:3
5
季勇.
间接故意犯罪未遂形态可能性研究[J]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3):101-102.
被引量:2
6
赵微,牟永和.
死刑裁量应介入非理性因素的考量[J]
.法学杂志,2010,31(1):9-12.
被引量:4
7
王雨.
盗[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2(18):55-55.
8
王银河.
论间接故意犯罪的犯罪未遂形态[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3):25-27.
9
殷勤,曹燕飞.
飞车行抢定罪问题探究[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5,30(4):63-69.
10
彭燕,吴俊婷.
间接故意的司法认定[J]
.中国检察官,2016(8):3-6.
被引量:1
1
饶文平,王志荣.
公司的责任形态论[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63-66.
被引量:1
2
刘文军,徐凌云.
试论间接故意犯罪的未完成状态[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65-66.
被引量:1
3
方加亮.
试论刑法中的放任[J]
.天中学刊,2003,18(4):42-44.
被引量:1
4
赵辉.
论间接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1):71-75.
被引量:2
5
马荣春.
论不作为犯罪中的先行行为[J]
.中国监狱学刊,2008,23(3):51-53.
6
李永升.
间接故意犯罪的概念新探[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3):93-102.
被引量:3
7
王焜.
论过失犯罪向间接故意犯罪的发展[J]
.改革与开放,2009,0(3X):13-13.
8
李鑫,张明乃.
论间接故意犯罪[J]
.法学杂志,1985,6(2):18-19.
9
曹良德.
共同犯罪中止形态论[J]
.法制与经济,2008,17(18):59-60.
被引量:1
10
张金泽.
论间接故意犯罪的犯罪未遂形态[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25(4):130-131.
被引量:1
法学家
200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