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当今标志应用动态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随着社会信息的整体影像化、多媒体化增强,人们依靠数字技术获取信息的方式愈来愈普遍,品牌形象的树立仅仅依靠最初平面、静态模式显得不够丰满、有力。如何实现更加广阔、真实、生动、丰富的立体化、动态化、数字化方式,成为当今乃至未来品牌设计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标识也从最初的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形式的单一走向多元,从而适应当今社会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类型与表达方式。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今标志在不同媒介中的动态化应用以及特点分析,初步梳理出动态标志发展的现状与媒介传播特点,从而为今后的标志动态化乃至品牌动态化设计实践提供初期的研究思路与依据。
作者 张亚丽
出处 《美术向导》 2013年第5期95-96,共2页 Art Guid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6

  • 1彭纲.VI设计新趋向[J].装饰,2004(12):80-80. 被引量:29
  • 2阿恩海姆·鲁道夫.视觉思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 3[2]会呼吸的标志[EB/OL].(2004-12-03)[2007-08-08].http//www.worldexpointo.cn/sbxx/sbxx12.htm.
  • 4[4]吴非.中国山水画通鉴:林泉高致[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57.
  • 5常勤毅.生活美学价值新论-中西文化比照下的人性与时尚[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 6关洪.动态标志与静态标志之比较[J].湖南农机,2007(7):174-175. 被引量:19
  • 7福柯,哈贝马斯,布尔迪厄等著.激进的美学锋芒.周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8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 9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深圳:新世纪出版社,1998.
  • 10李德庚.科维尔工作室[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共引文献74

同被引文献10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