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甘蔗腋芽快繁种苗新技术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介绍了甘蔗腋芽快繁种苗的关键技术。该技术与常规的幼叶组织培养快繁种苗技术相比 ,具有简化工序、节约原料、降低成本、所得蔗苗健壮、繁殖速度快、变异小等优点 ,因此是目前甘蔗良种快速繁殖的重要手段。同时 ,结合自己在这方面的工作实践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
作者
李富生
杨清辉
杨生超
何丽莲
何顺长
机构地区
云南农业大学甘蔗研究所
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1-45,共5页
Seed
基金
云南省"九五"攻关项目
关键词
甘蔗腋芽
快速繁殖
种苗
组织培养
育苗
分类号
S566.104.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67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48
参考文献
15
1
何为中,王天算.
活性碳对甘蔗腋芽诱导及增殖的影响[J]
.广西甘蔗,1992(1):1-3.
被引量:3
2
秦廷豪,邹宗兰,吴才文.
浅析甘蔗组培中的酚害[J]
.甘蔗(福建),1997,4(2):12-14.
被引量:22
3
居治滨,冯常浩.
甘蔗芽器官液体培养工厂化育苗新技术在湖北蔗区的应用[J]
.广西甘蔗,1992(1):17-19.
被引量:1
4
曹干.
甘蔗组培苗大田快繁栽培要点[J]
.广西蔗糖,1998(1):23-24.
被引量:8
5
龙晓波,王秀松.
甘蔗试管苗培养及其快速繁殖技术的初步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1997(2):26-27.
被引量:1
6
潘大仁,周可涌,薛其清.
甘蔗离体培养的变异机理及筛选技术——Ⅱ.甘蔗组培苗分化过程中一些生物大分子的变化[J]
.福建农学院学报,1991,20(1):18-23.
被引量:3
7
许莉萍,陈如凯,薛其清.
甘蔗离体培养的变异机理及筛选技术 Ⅳ.茎尖培养技术的筛选[J]
.福建农学院学报,1993,22(3):280-284.
被引量:11
8
陈如凯,李耀平.
甘蔗组培亚无性系群体的遗传变异评价[J]
.福建农学院学报,1992,12(2):121-128.
被引量:2
9
何新民,何红,曾慧,杨秀琴,王天算,何为中,李松.
利用生物技术快繁甘蔗良种的研究[J]
.甘蔗(福建),1994,1(4):3-7.
被引量:17
10
黄惠芳.
甘蔗组织培养研究综述[J]
.广西热作科技,1998(2):33-37.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曹干,黎茂业,陈景益,李乃坚.
辐射强度对甘蔗幼嫩叶鞘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的影响[J]
.甘蔗(福建),1994,1(2):13-14.
被引量:1
2
何新民,何红,曾慧,杨秀琴,王天算,何为中,李松.
利用生物技术快繁甘蔗良种的研究[J]
.甘蔗(福建),1994,1(4):3-7.
被引量:17
3
何新民,李松,王天算,曾慧,何为中,王伦旺,陈庭速.
生物工程应用于作物育种的试验甘蔗抗黑穗病细胞突变体的筛选[J]
.甘蔗(福建),1995,2(2):1-4.
被引量:9
4
冯常浩,陈学禹,师德忠.
不同世代甘蔗芽器官液培苗在生产上的应用[J]
.甘蔗(福建),1995,2(2):5-8.
被引量:3
5
文颖,吕达,吴才文,邹宗兰.
甘蔗人工种子研究──Ⅰ.胚状体培养及人工种子试制[J]
.甘蔗糖业,1995,24(1):8-13.
被引量:4
6
吴才文,吕达,文颖,邹宗兰.
甘蔗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的蔗糖效应[J]
.甘蔗(福建),1996,3(3):5-8.
被引量:6
7
王伦旺,何新民,李松,王天算.
BR在甘蔗组培中的应用研究[J]
.甘蔗(福建),1997,4(1):35-37.
被引量:2
8
永富成纪,伍海柏.
慢照射与组培相结合的无性繁殖作物育种法[J]
.广东农业科学,1990,17(5):44-46.
被引量:1
9
欧阳曙,王瑞珍,陈伟列,林清港.香蕉分生组织培养和小植株的产生[J]中国果树,1982(01).
10
曾吉恕.甘蔗体细胞培养中的胚状体发生[J]植物生理学报,1979(04).
共引文献
67
1
谭志勇,谭中文,张志胜.
不同基因型甘蔗组织培养特性的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05,32(1):34-36.
被引量:8
2
杨光琴,康宁,郭兆建.
对几个甘蔗品种腋芽液体培养快繁技术的总结[J]
.甘蔗糖业,2004,33(6):11-12.
3
阿黄.
选购机油不求人[J]
.汽车运用,2005(4):33-33.
4
何启谦,刘新芝.
苜蓿组培中叶绿体DNA和线粒体DNA的变异[J]
.作物学报,1994,20(1):33-38.
被引量:1
5
易代勇,周明强,刘凡值,周正邦,龚德勇,雷朝云.
甘蔗新品种黔糖4号腋芽繁殖培养基与激素配方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57-59.
被引量:2
6
吴水金,蔡文燕,潘世明.
福建省果蔗育种现状及展望[J]
.中国糖料,2006,28(1):50-53.
被引量:2
7
杨柳,李杨瑞,李小辉.
甘蔗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490-3492.
被引量:25
8
曾镭,刘燕.
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化问题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49-50.
被引量:50
9
苗永美,王永清,庄平,简兴.
大萼杜鹃的快速繁殖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2007(4):12-14.
被引量:7
10
吴才文,秦廷豪,邹宗兰,陈远贻.
甘蔗组培苗快速增殖技术研究[J]
.甘蔗糖业,1997,26(5):8-13.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45
1
李江,马正炳,孙仲序,赵春芝,滕景坤,张玲.
植物组织培养的简化[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39(4):356-358.
被引量:23
2
许莉萍,陈如凯,李跃平.
利用愈伤组织培养和茎尖培养去除甘蔗花叶病毒[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4,23(3):253-256.
被引量:43
3
何新民,何红,曾慧,杨秀琴,王天算,何为中,李松.
利用生物技术快繁甘蔗良种的研究[J]
.甘蔗(福建),1994,1(4):3-7.
被引量:17
4
汪一婷,王连平,牟豪杰,吕永平,王汉荣,茹水江,徐刚.
工厂化生产组培苗的污染及其控制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57-2358.
被引量:10
5
何焰,戴雅奇,梁方瑜,甄彧,章永泰,杨贤智.
无糖组培微环境控制技术高新设备的研制与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460-2462.
被引量:7
6
阙国宁,张健如.
组培苗商品化:现状与对策[J]
.林业科技开发,1996,10(3):3-5.
被引量:6
7
陈青瑛,范国成,陈景耀.
植物组织培养节省成本的初步试验[J]
.福建果树,1997,16(1):3-7.
被引量:14
8
杨生超.甘蔗良种繁育新技术--“腋芽快繁”[J].支部生活,1998,(8):42-42.
9
覃尹才 陈引芝 等.甘蔗芽器官液培苗及其种茎生产性能的研究[J].广西甘蔗,1989,(3):23-25.
10
李墉.甘蔗制糖化学管理分析方法[M].中国轻工总会甘蔗糖业质量监督检测中心,1995.
引证文献
6
1
李江,马正炳,孙仲序,赵春芝,滕景坤,张玲.
植物组织培养的简化[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39(4):356-358.
被引量:23
2
谢玲玲,王尔惠.
工厂化生产组培苗的成本控制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1):30-32.
被引量:9
3
吴松海,李海明,张树河,李瑞美,林一心.
果蔗脱毒与常规种茎苗生产性状比较[J]
.福建农业学报,2012,27(8):821-825.
被引量:11
4
符策,赵静.
甘蔗组培苗不同假植时期移栽效果比较[J]
.农业研究与应用,2014,27(1):21-23.
被引量:2
5
杨生超,杨清辉,李富生,何顺长.
甘蔗腋芽培养苗假植管理技术研究[J]
.甘蔗(福建),2001,8(3):29-32.
被引量:2
6
杨生超,杨清辉,李富生,何顺长.
甘蔗腋芽培养苗假植管理技术研究[J]
.种子,2001,20(4):42-4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8
1
史绍林,赵凌泉,徐连峰,应亚琳.
浅述山新杨组培育苗的简化培养[J]
.防护林科技,2005,18(1):93-94.
被引量:8
2
崔刚,单文修,秦旭,孙仲序.
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研究初探[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5(4):529-533.
被引量:53
3
陈彩霞,王春城,崔俊茹,李志丹.
红叶臭椿组培快繁育苗技术研究[J]
.河北林果研究,2005,20(3):210-213.
被引量:3
4
阮淑明.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专家系统[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18-19.
被引量:1
5
谢玲玲,王尔惠.
工厂化生产组培苗的成本控制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1):30-32.
被引量:9
6
李黎,陈菲,宫伟.
玉簪简化组培技术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4):93-94.
被引量:8
7
秦改花,王雪娟,张雪平,刘树芳,林莉莉.
倒挂金钟的离体快繁及其培养基简化试验[J]
.激光生物学报,2009,18(1):96-100.
被引量:2
8
吕秀立,施季森,吕光明,戴咏梅,朱春玲,李永生.
“双玫瑰”萱草的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J]
.杂草科学,2009,27(1):31-32.
被引量:3
9
宿飞飞.
马铃薯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简化的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6):10-11.
被引量:3
10
吕秀立,张庆费,孙伟墨,李圃锦.
茛力花的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J]
.杂草科学,2009,27(4):32-34.
1
甘蔗腋芽快繁技术[J]
.农村实用技术,1999,0(6):38-38.
2
卢文祥,韦小强,秦波,王阳成.
甘蔗腋芽液体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J]
.甘蔗(福建),2003,10(1):25-27.
被引量:3
3
杨光琴,康宁,郭兆建.
对几个甘蔗品种腋芽液体培养快繁技术的总结[J]
.甘蔗糖业,2004,33(6):11-12.
4
甘蔗腋芽快繁新技术[J]
.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报,2003(1):6-6.
5
卢文祥,韦小强,秦波,王阳成.
甘蔗腋芽液体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J]
.广西蔗糖,2002(3):19-19.
被引量:6
6
马志和,杨华春,赵炳华,杨贵祥,李有臣.
甘蔗腋芽快繁及组织培养苗生物性状对比研究分析[J]
.甘蔗糖业,1999,28(1):22-23.
被引量:5
7
陈引芝.
甘蔗腋芽组培苗与原种茎性能比较试验简报[J]
.广西农学报,1997,0(2):5-8.
被引量:1
8
张腾国.
半夏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1999,30(11):15-16.
被引量:6
9
肖关丽,杨清辉,李富生,何顺长,杨生超.
甘蔗腋芽液体培养萌发与内源激素关系[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6):538-541.
被引量:3
10
侯朝祥,陈学宽,毕艳,崔洁,吴才文,刘家勇,赵培方.
甘蔗优良品系腋芽快繁特性研究[J]
.中国糖料,2008,30(4):39-40.
被引量:3
种子
200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