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族服饰符号与民族认同论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民族服饰是民族的"徽记",记述着民族的历史、阐释着民族的故事,被誉为承载民族文化、传递民族信息的"动态化石、鲜活历史"。辨族别异的区分功能、恪守礼仪的规范功能、凝聚情感的整合功能,是服饰符号典型的文化功能。民族服饰潜在价值的极大彰显,有助于激发民族情感、增强民族意识、凝聚民族共识,有助于增强民族成员对群体的依附感、归属感,有助于增强民族的亲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继而对民族认同感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
王志立
机构地区
河南行政学院公共管理部
出处
《殷都学刊》
2013年第2期110-114,共5页
Yindu Journal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文化符号
服饰文化
民族认同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9
1
邓启耀.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2
陈晓红.
云贵高原民族服饰习俗文化类征[J]
.民俗研究,1995(1):36-41.
被引量:2
3
爱德华·泰勒著,连树声译.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74.
4
侯灵战.
时间符号与民族认同[J]
.读书,2001(10):95-98.
被引量:14
5
Jean.Phinney,Ethnic Identity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Review of Research.Psychology Bulletin.1990,108(3):499-514.
6
FREUD,S.1933,New 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 S.E.:22.
7
安东尼·史密斯(著),叶江(译).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133.
8
管彦波.
民族服饰:辩族别异的一种文化符号[J]
.民族大家庭,1997(2):38-40.
被引量:1
9
特伦斯·霍克斯(著),瞿铁鹏(译).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33.
共引文献
20
1
张婷.
民间节日艺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策略研究[J]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1):50-58.
被引量:2
2
谌华玉.
粤东畲族春联及其源流的人类学解读[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11):15-19.
被引量:2
3
何春红.
关于抢婚习俗的文化人类学解释[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1):133-135.
被引量:2
4
魏子任,冯定雄.
希腊化的双重文化遗产[J]
.求索,2009(5):113-114.
被引量:1
5
朱虹.
浅析电视广告创意中时间符号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9):248-248.
被引量:1
6
安佰鸿.
移情:文化交流的一种审美路径——从罗蒂新实用主义的视角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16-121.
被引量:1
7
李娟.
接近“他(她)”的生活——读《中国音乐家的生活》[J]
.西北民族研究,2011(2):173-178.
被引量:1
8
杨红.
论潘年英《木楼人家》的历史叙述[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13-117.
9
董洁芳,邓椿.
浅析中西方旅游文化的差异[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5):108-109.
被引量:1
10
张洁.
欧洲史前岩画中的身体运动形态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5):25-2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0
1
王婷婷,李纶.
花腰傣服饰中装饰艺术的符号学意蕴[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31-33.
被引量:8
2
赵卫东.
族群服饰与族群认同——对“白回”族群的人类学分析[J]
.民族艺术研究,2004,17(5):24-28.
被引量:9
3
李朝辉.
理解日本人的非言语交际[J]
.开放时代,2007(1):123-133.
被引量:9
4
邓启耀.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78-80.
5
曹进,陈文婷.
东乡族服饰中的符号学意蕴[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3):57-59.
被引量:4
6
王一然,王坤茜.
彝族服饰视觉造型的符号学浅析[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4(4):17-20.
被引量:4
7
曹英才.
多维视角背景下藏族服饰的艺术新探——以朵麦舟曲县藏族妇女服饰为例[J]
.西藏艺术研究,2014(3):71-75.
被引量:4
8
谢欣.
古代官服的符号学意义[J]
.艺术生活,2017(6):28-33.
被引量:1
9
戴平.
中国民族服饰的符号寓意[J]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2(4):141-148.
被引量:3
10
欧万珍.
肇庆民间舞蹈服饰文化探究[J]
.化纤与纺织技术,2020,49(2):50-5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陆斐.
那坡黑衣壮服饰文化的符号功能解读[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9(2):20-24.
被引量:3
2
曹英才.
文化生态语境下舟曲藏族传统朵迪舞女性服饰形态及符号意蕴探究[J]
.中国舞蹈学,2022(2):142-16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陈金玲,王寅婷.
广西黑衣壮服饰传承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市场,2020,0(1):40-41.
被引量:2
2
李琪.
神性与诗意的黑——探析黑衣壮服装结构与服饰文化的审美渊源[J]
.教育研究(2630-4686),2020,3(4):142-143.
3
张晓帆.
桂西地区民族传统技艺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J]
.百色学院学报,2024,37(1):26-34.
1
伍曉明.
文化交流中的别异与认同[J]
.中国文化,2012(2):41-54.
被引量:1
2
王志跃.
礼以别异 维齐非齐[J]
.竞争力,2009(2):74-74.
3
彭京士.
漫议中国龙——“龙”文化探源之一[J]
.职大学报,1994(2):65-69.
4
陈玉洪.
魏晋南北朝服饰的文化符号学阐释[J]
.文学界(理论版),2012(1):184-186.
被引量:1
5
范玉显.
关于文化社会稳定功能的分析与思考[J]
.实事求是,2012(5):90-92.
6
邵小华.
试论中国服饰文化的符号化[J]
.中华文化论坛,2015(7):150-153.
被引量:3
7
马学敏.
试论儒家文化与“中国梦”的构建[J]
.青春岁月,2013,0(16):408-408.
8
石清云,肖柯.
中国梦引领下网络文化的内涵重释与建构路径研究[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31(3):27-32.
9
彭无情.
宗教文化的概念及其功能探微[J]
.新西部(理论版),2008(10):129-130.
10
龙文化的精神内涵[J]
.党课,2008(10):122-122.
殷都学刊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