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31,共2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共引文献87
-
1牛志奎.中小学教师使用教材教辅专业自主权的边界——日本传习馆学校案等的判例分析[J].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21(2):196-211.
-
2李燕萍.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及其启示[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22(S1):1-4. 被引量:4
-
3杨连生,王金萍.美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们的启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4):18-21. 被引量:15
-
4郑传芳,潘玉腾.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共性和异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33-39. 被引量:21
-
5吕磷峰.美国高校德育的借鉴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17(S1):179-182. 被引量:2
-
6马淑华,张婷姝,吴海涛.日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经验与教训[J].日本问题研究,1997,11(4):39-44.
-
7白俊.日本道德教育对我国德育教育的启示[J].传承,2010(27):54-55. 被引量:2
-
8彭月玉.浅析西方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对我们的启示[J].科技创业家,2013(15). 被引量:1
-
9曹能秀.当代日本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的特色[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81-84. 被引量:2
-
10刘治安,李战永.构建“面向世界”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5(4):72-7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41
-
1陈红.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及启示[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0,16(5):56-58. 被引量:5
-
2陈义禄.日本德育教育对我们的启示[J].当代亚太,1999(3):54-57. 被引量:8
-
3卢根源.论日本德育的特色[J].外国教育研究,1998(6):51-53. 被引量:7
-
4檀传宝.道德情感、审美情感与道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1997(1):11-14. 被引量:21
-
5陈泽河,戚万学.试论活动的道德教育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1995(3):10-12. 被引量:3
-
6石勰平,张倩苇.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及其特色[J].比较教育研究,1995(5):15-18. 被引量:9
-
7黄日强,郑小琴.中日中小学德育的比较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75-80. 被引量:5
-
8王丽荣.中日德育途径方法的异同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7):35-39. 被引量:10
-
9冯景南,叶丽芬.创设德育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行动研究”初探[J].教育导刊(上半月),2006(1):29-31. 被引量:2
-
10王树洲.试论道德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4):100-10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7
-
1承小科.中日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的比较[J].文教资料,2007(28):58-59. 被引量:1
-
2王威.中日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之异同及对我们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9):37-38. 被引量:6
-
3夏旺.试论中日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异同[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9(6):34-36. 被引量:1
-
4张兰.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特征及其启示[J].文学教育(中),2011(7):54-55.
-
5龙时.日本德育的特点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教导刊,2012(19):14-15. 被引量:1
-
6王艳芝,姚一洁,王晓.浅析中小学德育活动的研究现状及建设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5(46):38-41.
-
7周宏芬.日本小学新道德教育课程标准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3,30(3):13-1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
-
1聂琴.探析日本中小学行为规范教育[J].现代教育论丛,2008(5):83-86. 被引量:3
-
2刘志兵,刘明策.中日职业学校德育方法的比较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3(6):94-96.
-
3杨凡.日本德育教育的嬗变及对我们的启示[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5(4):300-300. 被引量:1
-
4王驰.日本道德教育研究综述[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28(3):99-103.
-
5施艳,杜尚荣.中小学道德教育启用“家、校、社会”联动机制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5):66-70. 被引量:6
-
6王艳.多元化视阈下中日德育特征的异同与教育启示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42(3):190-193.
-
7景俊明.中日大学德育对比研究[J].青春岁月,2018(3):38-39.
-
1郭玉峰,杜威.中日两国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之比较[J].数学通报,2002,41(2):42-45. 被引量:1
-
2吕劲紫.浅谈中日两国在教育孩子上的差异[J].科教文汇,2007(08Z):48-48.
-
3张曦.从教学大纲的比较看中日两国高中物理教学的异同[J].物理教师,1995,28(9):35-37.
-
4徐杰.新世纪中日两国高中物理课程比较[J].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05,23(4):31-34. 被引量:3
-
5唐辛子.中日两国小学教科书的差异[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1(9):39-39.
-
6中日小学生哪个更辛苦[J].教育文汇,2011(7):8-8.
-
7范锦飘.中日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的比较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8(6):108-110. 被引量:2
-
8李丽萍.中日小学英语课程的比较研究[J].亚太教育,2015,0(15):24-24.
-
9赵春祥.以历年高考题为背景的考题分析[J].考试(新英语),2000(12):30-32.
-
10吉日嘎拉,陶.哈斯巴根.中日两国初中物理教学比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9,28(S1):42-44.
;